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禽肉生产国,也是世界重要的禽肉贸易国。然而,多年来,中国禽肉的生产规模优势尚未完全转化成为国际竞争优势,禽肉出口占产量的比重远低于美国、巴西等世界禽肉生产和贸易大国。
如今,随着巴西禽肉出口因新城疫的暴发而暂时中止,这是否会影响全球禽肉的整体贸易格局?为扩大禽肉出口,中国将面临何种挑战?中国家禽产业又当如何迎难而上?未来的中国禽肉贸易趋势又将呈现何种态势?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国际家禽》专访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世界家禽学会亚太联盟主席马闯。
《国际家禽》:近期巴西因暴发新城疫疫情暂停禽肉出口,在国内引起连锁反应,当前国际禽肉进出口贸易整体格局如何?
全球鸡肉出口贸易量相对集中,巴西是鸡肉第一大出口国,美国位居第二。因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相关限制措施、价格竞争力等因素的影响,两国在2024年的全球禽肉贸易的表现预期也截然不同。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预测,2024年巴西仍将作为全球最大的鸡肉出口国,保持稳定,出口量接近500万吨,而美国的预计出口量将下降3%至320万吨。
近年来,由于全球动物蛋白需求的一直增长,世界禽肉贸易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美国、巴西、欧盟、泰国作为世界禽肉主要生产和贸易大国(经济体),均发展出了不一样的出口模式:
•作为一个专业的禽肉及其制品的出口国,巴西可按照每个客户的需求来定制生产和加工,因而巴西在成为主要肉鸡出口国的同时,也变成全球上主要的鸡(或者叫HALAL认证鸡肉)生产国和出口国。此外,近来年得益于无重大动物疾病状态和低廉的出口价格,促使其全球禽肉贸易总额不断增长。
•美国出口的禽肉产品大多在美国国内市场没有价格上的优势,或者是美国国内不太喜欢的禽肉及其副产品(如鸡块、鸡爪),因其拥有墨西哥、古巴、菲律宾等传统市场的稳定需求,因而禽肉出口整体较为稳定。
近年来,美国受到禽流感疫情的影响,其禽肉出口严重受挫。叠加中国2014~2018年开始实施的对美“双反”措施,认定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并决定将反倾销税率和反补贴税率分别调整为46.6%~73.8%与4.1%~4.2%,导致美国对华鸡肉出口锐减,因而美国开始转向积极开拓对非洲和南美洲的禽肉出口贸易,同时加大了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出口力度。
•欧盟因强化实施“动物福利保护政策”,提高了禽肉进口的绿色贸易壁垒,加之对禽肉进口实施配额制,其禽肉进出口贸易大多存在于欧盟成员国之间,因而整体的贸易量维持稳定。
•泰国拥有成熟的家禽产销一体化生产线,加上其低廉的劳动力和运输成本,近年来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禽肉产品出口国,鸡肉加工产品出口额占到鸡肉产品总出口额的67%。但由于泰国的鸡肉生产严重依赖进口饲料原料,因而出口价格相对较高。
如今,随着全球肉类贸易格局演变,禽肉国际贸易格局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2023年全球肉类市场发展评估》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肉类和肉制品贸易下降1.5%,至4050万吨(胴体重当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少数主要出口国(经济体)的出口下降,尤其是欧盟、土耳其、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
在许多情况下,可出口肉类供应的减少或与动物疾病相关的贸易限制是肉类出口量下降的原因。只有几个国家,尤其是澳大利亚和巴西,2023年肉类出口继续扩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竞争力的价格。此外,印度和泰国肉类出口增长,尤其是禽肉,这反映出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可获得性提升,需求也在增加。
与此同时,南美洲和非洲国家肉类进口一下子就下降,尤其是禽肉,欧洲猪肉和牛肉采购减少。大洋洲肉类进口也会降低,其中大部分下降集中在猪肉进口上。相比之下,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肉类进口有所扩大,所有肉类类型都有所增加,但主要是禽肉。与此同时,北美和亚洲的进口总体保持稳定。
《国际家禽》:我国禽肉生产、消费居全球第一,请问我国禽出口现状如何?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禽肉出口产品的生产方式分为鲜、冷、冻品和加工制品。一直以来,加工制品作为传统优势禽肉出口产品,在我国畜产品出口创汇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其次,随着保鲜物流、电子商务等条件逐渐完善,冷、鲜、冻禽肉出口也增长明显。
根据海关总署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禽肉及杂碎出口21.8万吨,同比增长60.4%;出口额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同期,我国加工禽肉出口19.4万吨,同比增长17.3%;出口额7.4亿美元,占禽肉总出口额的61.15%。
其中,经过加工的鸡肉产品目前是我国第一大禽肉出口产品,尤以制作或保藏的鸡腿肉、鸡胸肉、鸡肉及杂碎和一部分鸡罐头为主,促使我国鸡肉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较高。
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凭借熟练的工人、较低的成本,使得加工鸡肉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二是国内外消费者的饮食偏好差异,虽然鸡胸肉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高,但国内消费者并不喜食,却深受欧美等国消费者的偏爱;第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对日本和欧洲的加工鸡肉产品较大比例是按照每个客户需求而生产的定制化产品,产品附加值较高。
鸡肉生品主要出口冻的鸡块及食用杂碎和鲜、冷、冻整只鸡两大类产品。其中我国出口又以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带骨冻鸡块为主,而整只鸡的出口比重偏低,原因是饲料等成本偏高,出口附加值较低,整只鸡的出口竞争力偏弱。
目前,我国禽肉对日本、韩国以及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仍然具有一定的出口优势。近年来,国内禽肉产业链不断延伸,增强了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了出口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禽肉出口比较优势,从而有机会进一步挖掘传统市场的禽肉需求潜力。
然而,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我国禽肉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从而表现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除了传统关税壁垒的限制外,还有一系列其他重要性因素制约着我国禽肉贸易的发展,如技术性和动物福利性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贸易壁垒。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增长的过程中,慢慢的受到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影响,贸易流程中的市场准入壁垒增加了一系列的隐形因素,这中间还包括流程复杂繁琐的海关通关手续、严格的资质审批流程、苛刻的检验检疫标准,这些都降低了禽肉贸易的流通效率,增加了贸易成本,阻碍了我国禽肉贸易的发展。
目前,禽肉是我国鲜有的有一定出口优势的畜禽产品,且国内生产、产品的质量、标准化程度都已达到了较高水准,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条件,因此持续提升禽肉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
第一,加强与禽肉进出口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物流畅通,减少运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建立跨境交易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发布国际禽肉市场的最新信息,为企业的跨境商贸服务提供科学指导;另一方面简化跨境交易的审批环节,提高交易效率。
第二,针对不同国家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加强国家合作,推动标准互认,制定差异化的禽肉贸易政策,完善与禽肉出口对象国的协调合作机制,努力推进各国禽肉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和互认。同时,加强与贸易国的海关合作,加强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统计信息等方面的通关合作,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推进跨境监管、检验检疫证书互联网核查与“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营造良好的禽肉贸易制度环境。
第三,企业要根据出口对象国的卫生安全标准做生产,并积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禽肉生产效率,压缩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更多元化的优质产品。
第四,热情参加并推进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订,在国际规则下,为扩大禽肉贸易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我国已经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由贸易协定,在已有区域贸易的基础上还应尝试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打造更广泛的自由贸易区,以此来降低禽肉关税水平,限定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滥用,为我国禽肉进出口贸易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第五,逐渐完备禽肉产品品质衡量准则体系,加强生产监督管理,修订与禽肉产品相关的兽药、饲料等法律和法规和管理条例,让其与国际《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协议》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要求相一致,严格规范禽肉生产所有的环节的使用添加剂的标准,跨越壁垒,加大出口。
第六,针对国际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扩大附加值的禽肉产品生产,打造优质品牌,瞄准“高端”市场。当前,我国加工禽肉产品出口大多分布在在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是深加工产品品种类型少、产品附加值低,不足以满足上述出口市场的消费需求。企业应加大研发投资比重,不断研发高品质、高的附加价值的深加工产品,丰富产品品种类型,扩大高品质、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在生产和出口中的比重,实施品牌化战略,增加自有品牌禽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第七,努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亚洲、非洲等对禽肉产品需求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市场,既能扩大我国禽肉产品的出口量,又能减少出口对象国对我国禽肉产品设置的高门槛贸易壁垒,及时作出调整出口方向,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