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讯(记者杜磊 韩莎莎通讯员麦迪娜)1月24日,记者来到新源县泉来农业有限公司孵化车间,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平列槽中挑选鱼卵。
“鱼卵最初是在平列槽中孵化,一周左右鱼卵会破膜,变成腹部携带卵黄囊的小鱼苗,依靠卵黄囊提供营养的东西。1个月后,卵黄囊中的营养的东西被吸收完,鱼苗开始上浮,鱼苗从平列槽中转入小圆缸中培育,开始投喂饲料。小鱼苗重量到0.5克以上放入大圆缸中培育,到了5克转移到室外流水池培育。随着鱼苗的生长,密度慢慢的变大,通过小缸转大缸再转入流水池的方式,给鱼苗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空间。”新源县泉来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工韩瑞帮介绍。
“地下泉水水质清澈、富含溶氧,水温长年维持在8℃-12℃,很适合冷水鱼鱼苗的培育。”韩瑞帮说。
为此,新源县泉来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依托新源县优质、冷凉、清澈的地下泉水资源,建设冷水鱼种质资源培育基地。该基地建筑面积110亩,水源保护用地近400亩,主要新建综合楼、孵化车间、尾水处理车间、室外流水养殖池、生态净化湿地、应急保障平台及绿化和道路等,包括虹鳟鱼苗繁育孵化系统、土著鱼苗繁育孵化系统及其他配套设施。
“我们从国外进口鱼卵后进行孵化,孵化的小鱼苗经过6个月的培育生长至10克,转入水库网箱养殖,再经过2年多的培育长到3公斤左右后上市。”韩瑞帮说。
据悉,冷水鱼种质资源培育基地设计产能为年繁育全雌三倍体虹鳟鱼苗4000万尾,土著鱼(斑重唇鱼、裸重唇鱼)年繁育孵化能力达100万尾;同时进行全雌三倍体虹鳟鱼制种的产业化生产技术攻关;突破后可向国内冷水鱼养殖公司可以提供优质种质资源、渔业装备技术上的支持,带动全国冷水鱼产业协同发展。
韩瑞帮说:“后期我们将以种质基地为抓手,一方面保障企业用种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面向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优质鱼苗、饲料和免费技术上的支持,带动他们发展冷水鱼养殖,还可为周边村镇解决几百个就业岗位。”
新源县泉来农业有限公司以产学研为引擎,多方合力创新攻关,构建“育、繁、推”良种体系,守护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根基,推进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畜牧兽医发展中心主任夏力哈尔·沙太说:“新源县从事渔业养殖的目前共有16家,养殖面积1000亩左右,其中15家养殖经济鱼类,1家为自治区级珍稀品味鱼土著鱼种场。2024年,新源县渔业总产量达到920吨,渔业总产值达到4000余万元,2023年我们招商引资的新疆新源泉冷水鱼种质基地建设项目,2024年投产,培育鱼苗1000余万尾,产值达到3000余万元。2025年,新源泉重点将推进冷水鱼养殖发展,充分的利用阿勒玛勒镇冷水鱼资源优势,通过冷水鱼资源化布局调整冷水鱼养殖模式,提升冷水鱼品牌,建设水产种质基地,从而推动该县渔业经济发展。对伊犁河谷土著鱼类恢复和新源县农业产业体系调整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也能为阿勒玛勒镇周边群众提供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