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骨干到行业领军者——广东信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小斌的创业之路

作者: 欧宝彩票-猪料 发布时间: 2025-02-23 23:55:45

  曾小斌,1964年11月出生,广州市第十四届、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广州市黄埔区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广州市增城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宁西商会会长、中国包装联合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副会长、中国塑料包装委员会专家等,现任广东信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联集团”)董事长。

  信联集团成立于1995年,深度覆盖饮用水、非碳酸饮料、调味品、家清及个护等快消品包装市场。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在全国拥有10多家大型先进生产基地的“全球快消品包装及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提供商”。从默默无闻的初创企业,到牵头或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历经三十载的经营管理,曾小斌带领信联集团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国内PET包装行业的领军品牌代表。

  曾小斌原本在国企担任核心技术岗位。在那里,他凭借对技术的热爱和执着,不断钻研,慢慢成长为技术骨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内快消品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对包装的需求日益旺盛。与此同时,国企改制浪潮涌起,释放出大量的人才与市场机会。曾小斌所在的行业也面临着重新洗牌,这为怀揣技术梦想的他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

  “当时,身边有不少朋友凭借技术专长在模具设计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让我认识到,我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背景闯出一片天地。”朋友的创业成功给曾小斌带来极大的触动,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决定辞去安稳的工作,踏上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创业之路。

  然而,创业初期的困难远超预期。是最大的挑战,“设备、厂房、原材料的开支非常大,尤其是设备采购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成本远超市场价。”曾小斌回忆,市场开拓也异常艰难,“第一次推销塑料瓶盖时,客户对品质管控的要求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经验不足。”

  面对这些困难,曾小斌没有退缩。他通过盘点人脉,向挚友和旧识寻求投资与合作机会;通过租赁超高的性价比厂房和购置二手设备,有效控制了成本;通过逐户拜访客户、吸纳反馈,并频繁奔赴行业内的优秀公司进行交流学习,逐步积累了市场经验和人脉资源。

  1996年底,信联集团迎来了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与怡宝的合作。当时怡宝饮用水品牌凭借高品质的产品和广泛的市场布局,成为众多消费者的信赖之选。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对包装的质量与适配性有着极高要求。信联集团恰好具备的塑料加工工艺,契合了怡宝严苛的包装需求,这一合作为信联集团打开了行业大门。

  在随后的多年里,信联集团与怡宝的合作不断深化,积累了丰富的饮料包装经验和技术。通过持续优化包装技术、生产效率和品质控制,信联集团在行业内逐渐崭露头角,并凭借怡宝的市场声誉,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

  目前,信联集团下辖广州信联智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智通瓶盖有限公司、广州宝思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大产业板块,服务领域覆盖饮料、调味品、日化品、粮油等行业,合作客户包括华润怡宝、东鹏特饮、可口可乐、屈臣氏、海天味业、和黄白猫、联合利华、丰益油脂、南顺、蓝月亮、立白、维布洛等知名品牌。信联与众多中国老百姓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国产品牌一起发展壮大,在业内也被认为是众多名牌背后的“隐形冠军”。

  曾小斌自豪地说:“我们在包装容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配套服务全流程拥有成熟体系与专业团队。对行业特点和消费的人需求的深刻理解,是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低碳节能号召,信联集团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制造所有的环节都做了重要的技术创新,如产品的轻量化、注塑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等技术攻关,为社会节约了资源,为顾客创造了实惠,并牵头或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为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特别是行业中塑料容器包装的众多公司可以提供了技术参考标准,规范了市场产品要求,提供了质量保障,推动着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作为一名企业家,曾小斌始终不忘践行社会责任。多年来,信联集团通过提供多元岗位、带动产业集聚、参与社区建设等方式,为增城的就业和经济稳步的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发展,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汇聚增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对于集团未来发展,曾小斌充满信心。他计划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向上下游高的附加价值环节延伸,探索包装行业新材料等新领域。同时,集团将热情参加增城的产业规划制定,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曾小斌感慨万千。他认为增城的人才创业环境在不断改善,政府对创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了政策扶持与资金补贴。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交通、通信更加便利,产业园区的建设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曾小斌表示:“希望政府能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通过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丰富科研资源与交流机会,吸引和留住更多高层次人才,促进区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