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FIIF2024饲料行业创新论坛在京成功召开!

作者: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1-24 04:26:34

  2024年8月上旬,以“科技铸造实力,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饲料行业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饲料行业著名专家、学者、生产企业、检测与仪器企业代表,围绕饲料产业新质生产力、饲料养分高效利用、养殖业提质增效技术创新三个主题,全面展示饲料及其有关技术的创新成果。共计1700余人参加大会,直播观看人次超过40万人次。

  李德发院士的团队还专注于研究氨基酸在肠道中的靶向递送技术。他们探索了使用益生菌生物膜包裹技术实现肠道靶向,以及通过偶联特定化学基团的纳米粒子实现对特定肠道细胞的靶向。最后,李院士总结了在提高猪饲料养分协同利用效率方面的技术革新,包括理想脂肪酸模式、消化-发酵动力学技术、调节肠道酸碱度技术、预消化技术、共晶技术和调控加工技术等。

  黄庆生表示,饲料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紧扣“安全”这一个国家需求、坚持“创新”这个路径、把准“效率”这个切入点、实现“效益”这一个市场期许。从国家层面(安全),生产主体品控从“终端测”向“全程管控”转变。没有合格的生产原料、规范的过程控制,没办法保证产品真正的合格。《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生产企业应当对采购的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用于饲料添加剂生产的原料进行查验或者检验;应当按照产品品质衡量准则以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任部门制定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组织生产,对生产的全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并实行生产记录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应当对生产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产品质量检验。

  麦康森院士指出,畜禽饲料企业在转型生产水产饲料时经常面临挑战,这还在于陆生和水生养殖动物在生活环境和营养需求上存在非常明显差异。深入理解这些差异对于制作高质量、精细化的饲料至关重要。水产动物养殖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它们在种类、食性、营养摄入方式、养殖模式和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使得对它们的营养研究比陆生动物更复杂和困难。

  在营养需求方面,陆生和水生动物有七点主要差异:(1)陆生动物对能量的需求通常高于水生动物。(2)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超过陆生动物。(3)陆生动物在利用晶体氨基酸方面的能力更强,因此在为水生动物配制饲料时,需要非常注意晶体氨基酸的添加量。(4)在脂类物质需求上,畜禽动物主要将脂肪作为能量来源,而水产动物则需要非常关注必需脂肪酸的需求量,常常要达到0.5%-1.5%。(5)陆生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较强,而在水产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主要作为粘合剂使用。(6)在钙和其他无机盐的需求上,大多数情况下,水产饲料配方不需要非常考虑,但淡水鱼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根据水中钙的浓度来调整添加量,而海水鱼则通常不需要。(7)畜禽动物能够自身合成足够的维生素C,而鱼虾则不能,因此必须在饲料中添加。

  王红英教授指出,在智能化加工中,不仅要实现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控制,还要对加工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使其具备自主决策和自适应能力;同时,还要优化工艺参数和环境条件,实现工艺流程的全面优化。目前国内饲料制粒智能预测模型研究已开展近20年,成功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数学模型、基于BPNN颗粒乳猪料制粒模型、比热和导热率的预测模型等。

  在在线监控和智能化加工方面,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包括在线监测-破筛识别、在线监测-粒度尺寸、在线监测-外观特性、预测模型-制粒质量、预测模型-深床冷却干燥、智能生产-粉碎参数寻优、智能生产-模辊自动调节、压辊测速防堵等技术装置,随后展示了智能化加工厂案例,包括集成应用平台-接口与BI、应用集成平台-应用系统、智能设备-制粒机自动化控制、智能辅助设备-中控系统、智能检测与数据采集设备-生产的全部过程监控等。最后,王教授提出了展望,未来开发出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的智慧生产系统。

  为了有效利用这些餐桌剩余食物,秦玉昌团队提出了两种饲料化解决方法:集中处理和就地处理。在推动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的工作中,秦玉昌团队不仅建立了试点项目,还实施了联合体运作,以强化对饲料化利用的要求。他们坚持了一条底线:确保餐桌剩余食物的分类收集和运输;并坚守1条红线分钟)来确保食品安全。

  此外,秦玉昌团队还建立了四套体系来确保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包括:(1)过程风险防控体系,以降低在处理过程中也许会出现的风险。(2)信息化溯源体系,确保饲料来源的可追踪性。(3)质量卫生标准体系,确保饲料产品符合卫生和质量发展要求。(4)产品监测体系,对饲料产品做定期检测,以保证其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在消化生理方面,鸡和鸭之间有一些差异。具体来说,鸭的饲料代谢能通常明显高于鸡,并且具有可加性的特点;同时,鸭饲料中的氨基酸消化率通常也明显高于鸡。这些差异主要与鸡和鸭的消化道组织架构以及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的不同有关。在鸭的营养需求和饲料营养研究方面,已经制定了国家级的肉鸭饲养标准,这有助于推动肉鸭养殖向健康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张经理以宏大的食物观、科技观和资源观为指导,首先阐述了安迪苏在研究家禽净能方面的成果。他详细讲解了不同的净能回归模型,以及这些模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并强调了净能配方在预测动物生长性能方面相对于代谢能配方所具有的优势。他指出,使用净能配方配制的家禽饲料能够大大降低饲料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进而减少造肉成本。

  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299.72万元采购生物显微镜,离心机,研磨机,差示扫描量热,电泳仪,培...

  2023年检验测试机构农林牧渔领域营收增长11.11%,食品检测实验室需提升效率(附市场监管总局简报)

  紧急禁令!美国环保局40年首次:除草剂敌草索DCPA因威胁胎儿发育被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