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起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饲料产量于2011年跃居世界第一,此后十多年我国饲料产量较快增长,规模化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从2015到2022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由2亿吨到3亿吨突破。我国饲料产量已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猪用饲料是我国商品饲料工业中最大的细分品种,近二十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们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拉动生猪需求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使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得到提高,这一些因素都推动了猪用饲料销量迅速增长,2023年我国猪用饲料产量占全国工业饲料产量比重达到46.56%。目前饲料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增速放缓,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逐步聚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快速推进,饲料精准配方、低蛋白日粮、减量替代和精细加工等技术加快普及。
2023年我国饲料行业产值、产量继续增长。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饲料产品产值12,721.1亿元、营业收入12,12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7%、6.7%。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 32,162.7万吨,同比增长6.6%。从销售方式看,散装饲料总量 13,050.2万吨,比上年增长21.9%,占配合饲料总产量的43.7%,提高 5.4个百分点。猪饲料方面,2023年生猪出栏量继续增长,受此影响,猪饲料产量14,975.2万吨,同比增长10.1%。
2023年饲料企业经营规模有所变化,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继续减少,但年产 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有所增加。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国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公司集团33家,比上年减少3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6.1%,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全国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1,050家,比上年增加103家,合计饲料产量19,647.3万吨,同比增长13.0%,在全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61.1%,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2023年饲料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豆粕和玉米价格较去年略有降低,但仍然处于高位,饲料销售价格随着原料价格变革而变动。受饲料大宗原料豆粕和玉米价格较高以及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政策指导影响,2023年饲料配方结构更多元化,豆粕用量同比下降11.8%,在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中的比例较上年下降 2.6个百分点,菜粕、棉粕等其他饼粕用量增长7.8%。小麦、大麦用量大幅度的增加,稻谷、高粱用量减少。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 9,641万吨,同比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5,794万吨,增加253万吨,同比增长4.6%,猪肉产量增速略高于肉类总产量增速。2023年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为60.10%,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30.5公斤/年,同比增长13.2%,生猪养殖为我国居民提供了主要的肉食品和动物蛋白来源。
2023年生猪行业仍然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生猪出栏量继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72,662万头,同比增长3.8%。2023年生猪出栏量增速低于猪肉产量增速,生猪出栏均重有所增加。分季度来看,一、二、三、四季度生猪出栏量分别为 19,899万头、17,649万头、16,175万头、18,939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7%、3.7%、4.7%、5.4%,增幅逐季扩大。
2021-2023年生猪销售均价逐年下跌,2023年生猪市场行情报价更为低迷,绝大部分养殖户和农牧企业陷入深度亏损,养殖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有所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仔猪及活猪集贸市场价格来看,2023年我国仔猪集贸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活猪集贸市场价格全年处于低位,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测,2023年 12月我国猪粮比价已跌至 5.58:1。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7∶1,2023年我国猪肉价格已经过度下跌。
受生猪价格全年低迷、养殖场(户)持续亏损影响,2023年末全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均较年初略有调减,全国生猪存栏43,422万头,同比下降4.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142万头,同比下降5.7%。但2024年2月农业农村部对《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进行了修订,鉴于我国生猪生产效率持续提升,猪肉消费趋于稳定,将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由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将能繁母猪存栏量正常波动(绿域)下限从正常保有量的95%调整至92%,根据调控方案2023年末的能繁母猪存栏量4,142万头仍需进一步减少。
生猪养殖行业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猪肉的需求以国内食用消费为主,出口量占比较小,其需求量主要跟随人口增速变化,目前我国猪肉需求总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的主体包括农户、小型养殖场和规模化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我国生猪养殖的发展的新趋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与规模化、标准化大型养殖场相比,小散养殖场(户)具有生产效率低、环保难以达标、疫病防控薄弱等缺点,且对市场掌握不够准确,参与养殖具有盲目性和无序性,加剧了“猪周期”的发生。近年来,小散养殖场(户)持续退出,规模养殖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呈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引领、集团化发展、专业化分工的发展特点,行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根据猪业高层交流论坛整理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 20强猪企年生猪出栏合计20,092万头,比2022年的16,668万头增长了21%,20强猪企2023年生猪出栏量占我国生猪出栏量比例为27.65%。此外,20强猪企门槛从2022年的170万头提高到2023年的268万头,提高了58%,年生猪出栏量一百万头以上的猪企从2022年的28家增加到2023年的31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生猪养殖行业存在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国内散户为主的养殖结构和生猪固有生长周期共同作用,形成了生猪市场行情报价的周期性波动。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时,养殖场(户)选留母猪补栏,大量增加商品猪饲养量,但从母猪补栏到最终商品猪育肥出栏约需一年半的时间,因此当一年半之后新一轮商品猪大量出栏,造成供过于求,商品猪市场行情报价开始下跌,大量养殖户出现亏损由此减少养殖,商品猪供给大量减少,价格又从低位开始上涨。2002年至2023年,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多轮猪周期,每轮周期约 3-4年。但此轮猪周期和以往猪周期不一样,猪周期低谷期有所拉长,主要系小散养殖场(户)加快退出,规模化养殖场占比慢慢的变多,规模化养殖场抗亏损能力更强,部分头部企业资金充足甚至逆势扩张,行业产能去化缓慢。
2023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力争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每年下降 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5年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从2022年的14.5%降至13%以下、新批准 1-2种微生物菌体蛋白产品上市、全国20个以上大中城市开展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试点等。
2023年5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畜禽屠宰“严规范、促提升、保安全”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全面规范畜禽屠宰行业秩序,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行动方案要求各地要科学布局屠宰企业,引导畜禽屠宰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加强对畜禽屠宰过程监管,加快淘汰落后工艺,严厉打击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强化责任落实,到2025年底,全国生猪屠宰企业全部按规定配备经考核合格的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等。
2023年 6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规划提出2030年畜牧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3%,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池塘和工厂化等设施养殖尾水排放达到相关管控要求,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在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发展生猪家禽立体化设施养殖场,到2030年建设完成年出栏10万头的立体多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150个等。
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要求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等甲烷排放强度“十四五”期间稳中有降、“十五五”期间逐步降低。加强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养殖场等大型排放源定期报告甲烷排放数据。推进农业等领域甲烷排放控制,到 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2030年达到85%以上。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制订畜禽养殖及废物资源化利用甲烷排放控制技术规范等。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畜禽水产养殖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以饲料生产及生猪养殖为核心业务,在饲料营养、种猪繁育、生猪供给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公司饲料业务的基本的产品系猪用饲料,按照类别可划分为全价料、浓缩料和预混料,按照生长阶段可划分为教槽料、保育料、小猪料、中猪料、大猪料和种猪料,公司产品覆盖了猪的各个不同生长阶段,其中:教槽料、保育料和种猪料为公司的核心饲料产品。公司已建立起全系列饲料产品,充分满足了广大新老用户对猪不同生长阶段、不一样的层次和不一样的需求的营养需要。
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的基本的产品为种猪(纯种猪、二元母猪、种公猪)、仔猪及商品猪。
采购方式:公司饲料业务设立“股份公司采购中心”与“分子公司采购部”两个层级,分为“集中采购”及“授权采购”两种方式,股份公司集中采购、分子公司依据授权采购。为保证采购质量、价格,由股份公司统一审定原料目录和供应商目录,在目录指定产品、供应商范围内实施采购,同时定期对目录进行评审优化,对于未列入目录而一定要使用的产品在符合产品试验管理条件下按照《试验管理制度》管理,重大采购报采购委员会集体决策。
生产方式:饲料产品由子公司当地生产。在股份公司的统一指导下,子公司在贴近下游市场的区域依据市场实际的需求自行组织生产,股份公司在品质控制、技术工艺等方面给予技术上的支持。现阶段公司饲料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华中(河南、湖北、湖南)、华东(安徽、福建、浙江)、西南(四川)及华南(广东)等省市。
销售方式:饲料产品由子公司当地销售。饲料销售大致上可以分为直接向下游养殖户销售和通过经销商销售两种模式,以直销模式为主,但在下游养殖户较为分散、销售渠道相对不成熟的区域,则主要是通过经销商进行销售。在销售饲料的同时,公司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技术服务。
采购方式: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的采购大致上可以分为饲料采购和生猪养殖过程中所需疫苗、兽药等的采购。饲料采购由公司统一规划,主要从公司饲料子公司进行采购;生猪养殖过程中所需的疫苗、兽药等主要由公司采购中心集中采购。通过统一采购模式,节约饲料原料成本及兽药、疫苗等成本,并能够最终靠统一监测保证采购质量。
生产方式: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养殖模式以“自繁自养”为主、合作养殖为辅。“自繁自养” 模式下,公司成立了核心群、扩繁群、生产群三级金字塔式较为完善的自繁自养良种猪繁育体系,实现自建猪场、引种、配种、分娩、哺乳、育肥和出栏的全阶段生猪饲养,并对各个阶段建立了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模式。
销售方式:公司的生猪销售依托总部销售部门并配合各区域种猪、仔猪及商品猪销售人员进行,主要是将种猪销售给内部猪场、规模化种猪场,将仔猪销售给散养户及部分规模化猪场,将商品猪直接销售给屠宰企业以及它当地经销商。通过养殖板块市场部的统一协调销售,可以统一销售价格、统一销售品质衡量准则以及加强销售的稳定性。
公司从始至终坚持饲料的自主研发,以创新提高饲料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公司具备拥有饲料教槽料细致划分领域的一马当先的优势,率先在国内研发并优化教槽料技术,积累了多项仔猪营养相关专利技术,推动中国教槽料细致划分领域的发展,是中国教槽料早期开创者之一,公司教槽料产品能有效改善仔猪断奶后生长停滞和断奶应激情况。
公司子公司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单位,拥有全国首批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1970年成立,传承五十多年的科技育种历史和品牌积淀,长期致力于外来瘦肉型种猪的本土化选育和改良,矢志不渝专注打造天种种猪品牌。天种牌种猪的特点是好养(膘薄、快长、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
公司子公司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从事种猪育种和繁育的专业化农牧公司,拥有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13年从国外引进种猪1,080头,至今仍保持蓝耳和非瘟双阴性状态,被评为猪伪狂犬病净化示范场、非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净化示范场。2017年启动核心群基因组育种工作,利用基因组大数据提高种猪选育准确性,种猪性能优良。一春牌种猪的特点是仔多(健康、快长、繁殖性能强)。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038.78万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986.77万元。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饲料及生猪养殖销售,两者占据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64.30%和 28.30%,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分析如下:
1、报告期内,公司饲料业务保持盈利,饲料外销销量为 68.01万吨,同比增长 16.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81.19万元。
2、报告期内,受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出栏数量为 104.69万头,同比下降16.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797.04万元。
3、报告期内,公司总部费用(含财务费用)14,147.57万元,计提对外担保预计负债 3,700万元,东进农牧、佳和农牧产生公允市价变动损失5,470万元。
企业文化是金新农成长的精神支柱。公司坚守“不辜负、有作为、走正道”的发展底线,倡导“以服务为根本、以管理为导引、以一起发展为目标”的理念,牢记“科技兴邦、行业典范”的企业使命,秉承“伙伴天下、一同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打造“风清气正、面向未来”的干部团队。公司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不仅营造了“团结互助、对事不对人”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充分挖掘、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基层、中层人员打通“诚实劳动、勤奋工作”的成长晋升通道,倡导“无边界、高速度、竭尽全力”的工作作风,推动实现公司一体化高效发展。
公司“成农”牌饲料在业内已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效应。公司“成农”品牌乳猪教槽料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在业内具有一马当先的优势,性能好价格低,口碑好,在规模化猪场用户群体中已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市场竞争力优势明显。
公司“天种”品牌有着五十多年的历史,天种种猪适应能力强、好养、成活率高;“一春”牌种猪产仔数高、健康程度高,是目前国内“双阴”(蓝耳、伪狂均为阴性)种猪体系之一。公司系列种猪被中国畜牧业协会评为中国品牌猪,在种猪的遗传育种、疾病防控、精准营养、标准化养殖等方面走在种猪行业前列,受到众多大型养殖企业的青睐。
公司及公司子公司累计荣获了多项荣誉:获评 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 4家省级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个国家级核心种猪场、6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家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及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全国饲料三十强企业等。
金新农中心研究院以产学研合作为着力点,发展至今已拥有由数十余名农牧行业博士及硕士人才组成的核心研发团队,下属四大部门:营养部、育种部、健康管理部、科研管理部,研究范围涵盖动物科学、疫病防控、饲料科学、营养学等多个领域,用科技赋能养殖全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形成了具有金新农特色的科研体系,自主创新系列科研成果。截至报告期末,企业具有农业部猪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学会院士专家农业企业工作站、广东省生猪营养调控与育种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健康优质猪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NAS认可实验室等近10个科研创新平台。
饲料产品技术优势:公司饲料研发技术端,秉承自然为本、健康为先的全程营养理念,从母猪营养抓起,强化仔猪体质,降低断奶应激,采用发酵活性物质为主的无抗组合创新技术,匹配精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调控肠道菌群,为客户提供高效无抗饲料综合解决方案。公司从始至终坚持科学技术创新,聚焦核心产品技术攻关,在精准营养、发酵饲料上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精准营养、抗病营养、微生态营养三位一体饲料营养体系。作为国内教槽料的早期开创者之一,公司积累了多项仔猪营养相关专利技术,并不断进行迭代创新与产业化运用,新近开发的活性二代三好(好养、好吃、好快)教槽料产品,获得市场客户广泛认可。公司自2017年起先后承担2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围绕畜禽养殖绿色安全饲料饲养新研发技术,实现饲料全面无抗。
种猪育种技术优势:企业具有两家国家级核心种猪企业,育种历史悠远长久,并通过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关育种项目,推广使用各项最新的育种技术,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育种控制体系,建立了集猪精准营养、疫病防控、繁殖育种、设施设备、环境控制于一体的养猪技术体系。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长期开展育种合作,2015年合作启动了基因组育种工作,是国内最早开展基因组育种技术的现代化应用企业之一,2020年-2025年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在生猪“育繁推”高效育种体系构建与配套研发技术方向持续开展合作研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承担或参与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转基因重大专项重大课题子任务等10余项市级以上生猪育种类重点项目的研发。
公司已经在东北、广东、福建等区域形成了集饲料加工、种猪繁殖及扩繁、商品猪育肥的局部区域一体化养殖模式,实现封闭式管理及闭群生产,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猪只转运及饲料运输环节,避免与外来猪只、物料的接触,极大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同时公司可根据养殖品种、生产流程以及猪只生产情况,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调整营养方案,进而提高猪只生长效率,实现降本增效,以保证高效生产、风险可控。
公司坚持“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模式,推动业务与数智化的紧密结合,实现业务的数字化、关键设备的智能化,全方面推进智慧养殖体系的建设,提高养殖效率。目前公司已建立包括 SAP Suit For Hana全业务系统、OA自动化办公系统、资金管理系统、智慧农场3.0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整体信息化体系,在企业管理中充分运用数字化管理思维,提升企业数字化办公效率,提高经营决策分析效果。同时,公司自行开发并建立了智能数字化猪舍、智能耳标管理、智能监控系统、智能洗消系统,提高了猪场安全防疫能力和管理效率。
2023年是生猪养殖行业极为艰难的一年,行业产能过剩、猪价持续低迷,致使全行业深度亏损,许多生猪养殖企业陷入困境。2023年公司围绕“成本优先、管理规范”,持续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加强组织建设,大力拓展饲料业务,努力降低养殖成本,建立并完善养殖标准化体系。在公司经营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公司运行平稳,饲料业务规模增长、养殖水平有所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4,038.78万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986.77万元。公司饲料出售的收益 259,781.22万元,同比增长12.78%;销量 68.01万吨(不含内销31.28万吨),同比增长16.70%。公司生猪出售的收益114,334.44万元,同比下降23.42%;销量104.69万头(商品猪销量57.03万头,仔猪销量44.85万头,种猪销量2.81万头),同比下降16.67%。
2023年公司持续加强组织建设,巩固管理成效,夯实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一是梳理职能部门职责、调整高层领导分工、设立总部直管单元,提升组织效能;二是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制度,领导干部一年一聘,季度滚动考核;三是强化组织原则及纪律,开展干部督察,持续打造“风清气正、面向未来”的干部队伍;四是凝炼企业文化内核,深入一线开展企业文化宣贯,逐渐增强企业凝聚力;五是吸纳优秀人才,实施管培生培养及饲料营销战略人才招聘与培养方案,开展训战结合等系列内训,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力量;六是充分的发挥“金新农共同成长委员会”的作用,提升治理水平,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饲料业务方面,一是拓展饲料市场营销,重视饲料销售过程管理,开展会议营销、公司参观、实证对比数据等;二是强化饲料应收账款管理,推出应收账款双控系统,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三是优化资产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重点探索饲料业务轻资产运营模式,借力社会资源解决区域内饲料产能的瓶颈问题。
生猪业务方面,一是系统梳理现有产能,结合行业变化,主动瘦身减亏,减少生猪出栏量;二是推进养殖降本经营分析对标与考核,梳理痛点难点,持续开展降本专项行动;三是强化计划管理,全面采取批次工艺、死亡前置、主动淘汰等措施;四是通过组织重构、生产的基本工艺调整、免疫检测等组合拳,降低生猪养殖死亡率,进一步规范重大疾病防控管理措施,减少后续生猪疫病发生概率;五是统筹改革生猪销售,上线生猪销售竞价平台,实现销售增利。2023年,公司养殖各项关键生产指标持续改善,生猪养殖成本持续下降。
2023年公司着力推进养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继承优秀管理经验,因地制宜提升管理效率,养殖生产指标逐步提升。一是确定批次化生产的基本工艺,上线批次管理系统,厘清猪流全进全出信息,完善成本分摊,突显管理重点;二是建立养殖预警系统,分层分级推送关键预警指标,提升养殖精细化管理;三是改善物料(猪、料、药)信息管理系统,避免浪费,减少相关成本;四是开展智能化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试点智能测膘、AB料、猪群咳嗽监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等,提升养殖关键节点生产效率;五是参照ISO逻辑,建立养殖标准化体系,发布上百个标准化管理制度,确定从宣贯、执行到巡视整改与考核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2023年公司通过优化营养策略、技采联动、招标等措施持续降本:一是优化配方结构,全面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以降低饲料成本;二是技术中心和采购中心联动,结合生物发酵技术深挖非常规饲料,加大非常规原料如小麦、芽麦、大麦、高粱和DDGS的使用,降低配方成本;三是创新招标管理模式,动物保健类物品招标综合成本下降。
我国饲料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进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新阶段,并呈现饲料精准配料、配方结构趋向多元化、豆粕减量替代深入推动、行业创新快速推进等发展趋势。
饲料精准配方仍是重点。《“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提出要系统开展饲料资源调查,科学评价常用饲料原料的有效营养成分,完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推广饲料精准配制技术,推动精准配料、精准用料,提升饲料产品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围绕动物精准营养需求,针对新饲料配方结构开发补充动物必需营养素的技术和产品,如小品种氨基酸、维生素等。
豆粕减量替代深入推动。我国饲料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畜禽饲料长期以玉米豆粕型日粮配方为主,受限于我国国情和资源禀赋,当前饲用豆粕高度依赖进口大豆,对外依存度在80%以上,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从2017年的17.8%已降低至2022年的14.5%,但仍远高于欧美豆粕用量占比,饲用豆粕减量替代需更深入推进、全面实施,围绕解决原料供需矛盾,开发饲料提效利用技术、产品以及新蛋白饲料资源,如发酵饲料、酶制剂、非蛋白氮高效利用、营养素减排、微生物蛋白原料等。
配方结构趋向多元化。农业农村部提出要充分挖掘利用现有饲料资源,建立精准的营养价值参数,优化调整饲料配方结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饲料配方体系。立足国情构建新型日粮配方结构,推行低蛋白日粮,综合利用小麦、稻谷、大麦、高粱等谷物原粮和麦麸、米糠等粮食加工副产物,以及实施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等。
创新快速推进。我国饲料原料基础参数评定进度加快,营养价值数据库加强完善,低蛋白日粮、饲料精准配方和精细加工等技术加快普及。2023年核发了荚膜甲基球菌蛋白饲料新产品证书和5个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增补9个饲料原料进入《饲料原料目录》,扩大 1个饲料原料和 2个饲料添加剂品种的适合使用的范围等。未来,饲料行业仍将顺应高水平发展的内在需要,高效利用资源、科学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以绿色驱动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全面推动畜牧饲料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做强饲料工业。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提出2021年-2025年要快速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加快畜禽种业自主创新、优化区域布局、推进屠宰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等。
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养殖发展的新趋势加速。规模化养殖在生物安全防控、原材料采购、标准化生产、人均效率等方面优势显著,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按照企业的生产计划有目的地、均衡地生产商品猪,有利于保证市场猪肉供应的平衡,有效缓解季节性供需矛盾和周期性波动,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质量,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国家出台了诸多政策,鼓励生猪生产企业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楼房养猪、叠层高效养禽等立体养殖,推行全面标准化生产方式,提升设施装备,加快环境控制、自动饲喂等先进适用装备应用,提升生猪养殖智能化水平。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国家正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的现代畜禽种业创新体系,重点支持发展区域性种猪联合育种,稳步提升瘦肉型品种生产性能,支持地方品种持续选育提质增效,加快培育一批生产性能水平高、综合性状优良、重点性状突出的新品种,逐步的提升优质种源供给能力。全方面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前我国存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畜禽规模设施养殖种养主体分离、种养循环不畅等问题,农业农村部提出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布了《“十四五”全国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建设规划》,总结9大类技术模式,重点推广畜禽粪污肥料化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模式,兼顾推广基质化利用、能源化利用、饲料化利用、深度处理和达标排放等模式。此外,启动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提升行动,推进绿色种养循环试点,推广生态种养模式。
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已经从数量增长阶段跨入质量提升阶段,我国生猪养殖生产效率、养殖成本等和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通过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手段提升发展质量已成为行业各大养殖企业的发展重点,低效率、高成本的养殖场(户)将加快退出市场。
疫病防控持续加强。非洲猪瘟等疫病仍处于散状点发状态,不时侵扰行业正常生产。农业农村部提出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和重点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2022-2030年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若干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畜间共患病,并要求开展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
区域布局持续优化。根据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市场消费需求等因素,全国生猪养殖业划分为调出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调出区,将稳步扩大现有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实现稳产增产。主销区,将重点引导大中型企业建设养殖基地,确保一定的自给率。产销平衡区,将重点挖掘增产潜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养殖,确保基本自给。
公司坚持“稳盘子、谋发展、可持续”指导原则,聚焦饲料生产及生猪养殖业务,致力于成为具有多个国家核心育种基地的生猪种业一体化企业,面向未来,为股东、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2023年公司实现饲料外销销量增长16.70%,实现生猪出栏104.69万头,未达成年度计划目标,主要系饲料部分销售区域的市场开拓未达预期、全年生猪销售价格较低减少出栏等原因所致。
2024年,公司砥砺前行,搏命奋发,力争实现营业收入 50亿元,并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将通过以下策略和行动实现上述目标:
2024年,公司将持续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公司发展基础。一是突出最小经营单元管理,落实配套方案;二是执行领导干部年度选聘机制,持续推进机构精简;三是实行高层领导蹲点,解决实体经营单元痛点、难点;四是规范过程管理,开展经营巡视,狠抓整改,强化考核,提升公司竞争力;五是持续深入企业文化宣贯,提升组织执行力。
2024年,饲料销售外源式增长与内源式增长双驱动。一是通过建设共创共享合作平台,联合优秀同业,以饲料研发技术优势、原料集中采购优势、区域物流调配优势、金新农品牌优势,共同打造饲料产供销平台;二是加强内部经营销售团队建设,强化过程管理。公司将重点发力家庭农场及渠道市场,聚焦重点与空白区域,以“扫街行动”、会议营销、实证实验、工厂参观、客户金融等为主要工具,精准定价。
2024年,生猪销售平台与队伍双强化。一是强化生猪销售平台客户开发,优化客户结构,选拔战略客户,充分的发挥竞价平台竞争机制,规范销售过程管理,提高售价;二是强化生猪销售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化、专业度、廉洁度。
2024年,公司将强抓养殖管理,集中力量突破养殖“堡垒”,始终将降本增效作为最重要任务抓实抓细抓落实。一是全面实施以膘情管理为核心的种猪饲喂管理,提高胎均断奶正品数;二是进一步强化以“批次化”为核心的生猪生产管理工艺,特别是后备猪管理和商品猪管理,通过生产指标提升降低商品猪增重成本;三是深化技采联动,完善“精准营养、抗病营养、微生态营养”三位一体的营养体系,进一步推广低蛋白技术(日粮蛋白水平再降低)、深挖非常规原料;四是推行内部饲料锁价机制,倒逼采购及研发提升;五是以国家种业项目为依托,系统提升公司育种技术水平,逐步形成更完善的“育繁推”体系;六是落实“非瘟三级防控”机制,根据外部环境阳性率,适时调整人员、物资、车辆、销售等环节的生物安全管理强度,在防非瘟和生产效率之间寻找平衡,提高断奶后成活率,降低非瘟损失。
2024年,公司将持续深化管理改革,逐步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和流程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经营效率。一是持续优化现有标准化体系,推进生产管理标准化落地,重点加强销售、采购、业财融合、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二是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重点是计划管理、过程管理与预警管理;三是加大对“标准化”和“信息化”宣贯、培训及考试力度,以岗位操作手册为基础,强化岗位考核,实现岗位出品;四是持续优化管理流程,贯彻“一申三决”的管理思路,提升管理效率。
上述经营计划为企业内部的奋斗目标及考核指标,并不构成公司对投入资产的人的业绩承诺,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原创】股市特别报道·公司行动丨近来上市公司密集回购 近60家公司“董监高”净增持
牧原股份: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00亿元–110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韦尔股份: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515.35%到569.64%
杭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再区分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15%
专家:财政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积极打造积极财政政策的“升级版”
杭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再区分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15%
专家:财政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积极打造积极财政政策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