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是广东最大的肉鸽养殖加工集散地。图为兴宁市肉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广东省“百县千碗”暨兴宁鸽美食大赛上,各式用鸽子做成的菜品,让人垂涎欲滴。
抢抓预制菜风口,企业生产了盐焗乳鸽、酱香乳鸽、香辣乳鸽、红烧乳鸽等风味乳鸽及预制菜产品。
启动“12221”市场体系建设、“飞上”广州塔闪耀羊城、登上粤港澳大湾区及粤东粤西粤北部分城市地标大屏幕宣传推介,举办广东省“百县千碗”暨兴宁鸽美食大赛、兴商助力出圈……已有400多年养殖历史的“兴宁鸽”,在今年农历新年前后,再次“出圈”。
在全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大背景下,肉鸽产业成为兴宁培育富民兴村农业产业,逐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之钥”。
作为全省最大的肉鸽屠宰基地和集散地,瞄准建设“中国鸽业之都”的目标,兴宁把准肉鸽产业广阔市场的大机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兴宁鸽”产业,逐步形成集优质种鸽繁育、肉鸽规模养殖、产品生产加工、品牌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助推“兴宁鸽”飞出“围龙”,飞向全国。
1月17日晚,兴宁人的朋友圈沸腾了。“‘兴宁鸽’飞进大湾区,点亮广州塔”的信息霸屏社会化媒体,在广州塔巨幅LED屏上出现的标语“食在广东 鸽出兴宁”“过大年 吃兴宁鸽”也一度成为网络热词。
随后,在兴宁籍企业家的助力下,“兴宁鸽”登上了大湾区“商眼”天河城,以及佛山、惠州、东莞、清远、河源等城市地标大屏幕宣传推介;亮相广东省“百县千碗”暨现代化海洋牧场“广东鲜品”过大年;兴宁市举办广东省“百县千碗”暨兴宁鸽美食大赛……
从产区到销区,线下到线上,一套“组合拳”让“兴宁鸽”频频“刷脸”。“‘兴宁鸽’是什么?”“‘兴宁鸽’有什么特色?”“哪里能买‘兴宁鸽’?”等话题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兴趣。
实际上,从2024年12月以来,兴宁在部署“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接连出招、动作不断。
2024年12月20日,兴宁鸽“12221”市场体系建设真正开始启动。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即推出“1”个农产品大数据平台,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对推动‘兴宁鸽’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国强介绍,“12221”让“兴宁鸽”产业焕发新机。
广东是全国肉鸽饲养量和出栏量最高的省份,占全国出栏量的50%,产业集中度、龙头养殖公司数及规模均领跑全国。而有着400多年养鸽历史的兴宁,则在其中贡献了近七分之一的力量。据统计,2024年,兴宁全市肉鸽年出栏量近6000万羽,约占梅州市总量的70%,占全省总量的15%,占全国总量9%。
好酒也怕巷子深。“兴宁鸽”养殖历史悠远长久、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好,但一直以来却受困于品牌效应不佳、市场占有率不足等问题。
兴宁市委、市政府抢抓新春佳节大市场到来的机遇,积极推动“兴宁鸽”飞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让“兴宁鸽”品牌响亮大湾区。
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底至今年春节期间,“兴宁鸽”百度搜索指数环比暴涨380%,短视频平台相关线日,‘与辉同行’抖音直播‘兴宁鸽’产品销售近10万只。”罗国强说。
春节假期临近结束时,不少返乡客也纷纷购买“兴宁鸽”作为手信,与亲朋好友分享家乡美味。
“春节期间店里的营业额就有20多万元。最畅销的是红烧乳鸽,还有盐焗乳鸽、酱香乳鸽、香辣乳鸽等几种口味的鸽子。”在位于兴宁城区的“陈小鸽”品牌旗舰店,店员介绍,从节前到节后,店铺销售火爆,许多人特地过来买“兴宁鸽”。
准备返回深圳工作的陈女士介绍,她返回家乡兴宁前,同事就纷纷向她预订要她带“兴宁鸽”回去。“他们说看到各处的宣传,特别好奇‘兴宁鸽’的味道如何。我这次来一带就几十袋,像来团购的。”陈女士笑嘻嘻地说。
作为国内肉鸽领域资深的食品加工专家、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院长曾晓房教授认为,“肉鸽确实营养独特,且富有丰富的营养的东西”。
2016年11月,曾晓房课题组依托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了广东兴宁肉鸽科技小院。8年多的研究中,他发现鸽子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材,富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钙、铁、磷、钾等矿物质成分,被认为是人类理想的食物。
曾晓房介绍,比如说鸽子肉,它的蛋白含量一般在15%以上,有些能够达到20%左右,比其他禽肉蛋白含量要高。而肉鸽的脂肪含量大概在2%—3%,也明显低于其他禽肉。“在蛋白质的组成这一块,比如说肉鸽的必需氨基酸达到了40.8%以上,高于其他禽肉类。”曾晓房说。
有研究表明,兴宁的自然环境和“兴宁鸽”的喂养方式,也使得“兴宁鸽”有着优越的营养价值。
兴宁市地处粤东北部、韩江上游,兴宁盆地是粤东地区最大的盆地。兴宁境内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土壤含硒量多,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肉鸽养殖。
“兴宁市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饲养出的‘兴宁鸽’品佳质优,口感鲜嫩甜香,风味独特。”兴宁市肉鸽协会会长、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波介绍,兴宁自然条件使兴宁鸽发育更结实,肌纤维细,肌内脂肪适中,肉质丰盈细嫩,营养丰富。
与大规模工业化养殖使用的标准化饲料不同,兴宁鸽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当地生产的糙米、大豆、玉米等农产品添加矿物质和氨基酸组成的保健砂营养日粮。
“兴宁鸽”养殖区域内70%的土壤富含硒元素,通过食用吸收了硒元素的农作物,让硒元素在鸽肉中富集,进而时兴宁鸽硒元素含量丰富。
当然,好的品质还需要管理有善的生产、加工手段。兴宁通过引入机械化、自动化及信息化技术,有效提升了肉鸽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位于坭陂镇角塘村的广东宝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自2018年4月成立以来,短短6年内便迅猛发展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如今,该公司不仅被认定为“石岐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还荣获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广东省现代化美丽牧场”等称号。
目前,该公司的养殖基地通过严格的提纯复壮、纯种选育和选优去劣过程,确保了种鸽品种的优良性,从而为肉鸽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公司的曼塘基地,我们就建立了仿人工智能饲喂系统。该系统集自动配料、中央供料、管道送料、仿人工饲喂于一体,有效地解决了养殖饲喂环节费时、费力、费料等诸多难题,着实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该公司负责的人介绍,公司致力于科技支撑产业,从品种培育优良化、设施设备智能化、养殖模式现代化这三大方面提升肉鸽产业养殖水平。
此外,该公司还突破传统饲养模式,根据肉鸽的生物学特性,建设现代化高床饲养模式,最大限度地给种鸽创造仿生态环境,满足种鸽飞禽属性的需求,以此来实现健康高效养殖,提高经济效益。
“在兴宁,现代科技运用在鸽子生长、鸽产品制作、产品营销售卖等所有的环节。”陈伟波说,现代科技不仅保障了“兴宁鸽”的品质,更有助于规模化养殖,同时能改善肉鸽养殖过程中资源浪费、人力短缺和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去年底,在广州市天河区举办的广东兴宁鸽“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系列行动——兴宁鸽走进大湾区(广州)专场推介会上,兴宁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超文用“三个好”概括兴宁鸽产业优势:“好环境孕育好品质,好基础塑造好品牌,好政策带来好发展。”
这里的“好政策”便指当天正式对外发布的《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8年)》,提出要在肉鸽养殖、加工到流通的全产业链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做出新成绩,全力打造“中国鸽”产业之都,让“小鸽子”真正成为撬动“大产业”的重要支点,助力兴宁“百千万工程”竞标争先、提质增效。
在龙田镇羊岭村的山坡上,69个巨大的鸽棚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省级肉鸽现代化产业园里,鸽子“咕咕”声此起彼伏,为园区增添了许多活力。
鸽棚里,公司的技术员每天通过手机和一块形似手表的仪器,对每一个鸽笼进行细致检测,收集肉鸽的生长数据。
“通过蓝牙连接电子芯片取得感应,再通过芯片定位查询到每个鸽笼情况。产蛋、下崽、调崽等大多数工作都能够直接进行记录,让我们更好地工作。”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中心技术员赵志永介绍,每只鸽子都佩戴着脚环,可以将其生长情况集成到鸽笼旁边的电子芯片上,更好地掌握每一只鸽子的生长规律以及健康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饲养和训练计划,实现对鸽子的精准化监控和精细化管理。
如果说全省每7只鸽子就有一只来自兴宁,那么每4只“兴宁鸽”就有一只来自梅州金绿。
该养殖中心负责这个的人说,目前,梅州金绿集团的三大养殖基地中种鸽存栏量已达20万对,涵盖了米玛斯、美国白王鸽、美国银王鸽、石岐鸽等品种,商品肉鸽年出栏销售量已达1200万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能稳步增长,成为兴宁打造“中国鸽业之都”重要力量。
“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迅速,总体规模保持增长态势。”陈伟波说,“好的养殖环境+悠久的养殖历史+科技助力鸽产业品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让兴宁打造国内肉鸽产业发展高地成为可能。
锚定“中国鸽业之都”的目标,兴宁将通过实施肉鸽种鸽育种及品质提升工程、绿色优质养殖模式及推广工程、养殖布局优化与区域发展工程、肉鸽品质监控与标准体系工程、肉鸽产业科学技术研发及提升工程、肉鸽初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工程、兴宁鸽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工程、肉鸽品牌建设与产业融合工程、肉鸽全产业链条要素构建工程、兴宁鸽联农带农创新模式工程“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构建全产业体系,实现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优质化、品牌化,助力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结合“12221”市场体系建设的要求,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兴宁将聚焦聚力打造兴宁鸽产业人才高地、市场高地、生产高地、文旅高地、种鸽孵化高地、智慧大脑高地“六个高地”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强化政策支撑、理论支撑、队伍支撑、文化支撑“四个支撑”。
“全力将兴宁打造成为大湾区优质肉鸽产品供应地、中国鸽业之都,讲好‘兴业、强县、富民’的兴宁故事,强力赋能‘百千万工程’。”在广东省“百县千碗”暨兴宁鸽美食大赛上,赵超文诚意邀请各界人士多来兴宁观光旅游、投资创业,“以‘鸽’为媒,扶‘鸽’直上,聚财气、旺人气、享福气,共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中国肉鸽看广东,广东肉鸽看兴宁。在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兴宁提出要打造“中国鸽业之都”,让传统优势农业产业焕发新机是题中之义,也是应有之为。
广东人好食鸽,一只喷香乳鸽,是人们秋冬进补不可或缺的食材。在广东餐桌,每7只鸽子就有一只来自兴宁。近年来,兴宁将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至主体地位,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和措施,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强则地方强。一个有为的地方一定有支撑地方的产业,有自己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可以说兴宁选择肉鸽产业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富民兴村主导农业产业,体现出了兴宁的产业智慧。
兴宁发展肉鸽产业有前景。第七届中国鸽业发展大会暨国家鸽业科学技术创新联盟会议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居民人均肉鸽消费量不足1只,鸽产品主要销售经营渠道以酒楼等餐饮服务业为主,占总销售量的85%;利用互联网销售的鸽产品虽有所增加,但占比仍然较低,仅约为2%,消费市场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兴宁发展肉鸽产业有基础。兴宁肉鸽养殖历史悠远长久,最早可追溯至400多年前。品种以米玛斯白羽王鸽、银王鸽及卡奴鸽和中山石岐鸽为主,年出栏量近6000万羽,约占梅州市总量的70%,占全省总量的15%,占全国总量9%,是广东最大的肉鸽养殖加工集散地。
兴宁发展肉鸽产业有方向。去年底,兴宁启动兴宁鸽“12221”市场体系建设,并出台了《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8年)》。同时,提出“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六个高地”发展思路、“四个支撑”发展路径等具体举措。
目前而言,“兴宁鸽”区域品牌影响力仍需逐步提升,此番巧借岁末年初的节庆经济,通过登上城市地标等方式,让“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稳稳接住了一波“热度”与“流量”,也为“兴宁鸽”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打下了基础。
惟久久为功者进,惟奋勇搏击者强。兴宁要打造“中国鸽业之都”,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拾级而上的过程,需要兴宁当地政府部门做好政策支持、产业规划,当好“领路人”;也需要广大兴宁企业家发扬兴商精神,勇当“探路人”;更需要每一个兴宁人,齐心讲好兴宁“小鸽子”撬动“大产业”美丽蝶变故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