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瓜果飘香,第七届 (2024)草业大会暨第十届(2024)苜蓿发展大会于8月16日至18日在甘肃省金昌市召开。大会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国家草产业科学技术创新联盟主办。大会以“智慧、高效、绿色、节水”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草业与畜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相关领导及行业精英,一同探讨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共商草业发展大计,共谋行业发展未来。
我国是草原大国,草原面积位列全球第一位。草原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资源,全国天然草原面积39.68亿亩,沼泽草地(湿地类)1.67亿亩。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加剧和资源的日益紧张,草畜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智慧农业、高效生产、绿色发展和节水灌溉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表示,在此背景下,本次大会的召开,不仅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草原是多功能的自然资源和ECO,具备极其重大的钱库、粮库、水库和碳库功能,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天然有机体。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司长李拥军表示,保护草原、发展草业,是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践行“两山理论”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具备极其重大战略意义。草原是“三北”地区的主要植被,是“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主战场;发展草业,是巩固“三北”工程建设成果、造福“三北”地区百姓的重要方法。深入推动“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草原高水平保护和草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甘肃是全国重要的草种生产区、畜牧业基地,林区林场草地资源丰富,草业科研基础雄厚,因此有着“中国苜蓿看甘肃、甘肃苜蓿看金昌”的美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超表示,近年来,金昌市全力发展以苜蓿为主的牧草产业,培育发展沿祁连山优质燕麦和中部绿洲优质苜蓿产区,成为全省最大的商品苜蓿种植基地和国内优质牧草重要产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牛羊菜果薯药”特色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草食畜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之路。
作为本次大会的举办地,金昌市牧草产业的发展经验为大会提供了生动的案例。金昌市委书记王方太表示,金昌市将继续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深化农村改革新要求,充分的发挥创新驱动引领作用,着力打造配套齐全、体系完备的“产学研、育繁推、种加销”全产业链,走好农牧复合、草畜一体的高品质菜草畜产业发展之路,促进生态效益、产业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更好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金昌市牧草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成为全省最大的商品苜蓿种植基地和国内优质牧草重要产地。
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武维华提出,一要认识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ECO,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目标的实现。二要充分认识草业发展对草牧业发展,保障我国畜牧产品供给乃至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要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草业发展,像重视农田保护一样重视基本草场养护和建设。三要立足乡村全面振兴,大力推动草原欠发达地区草业发展。要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区域特色现代化草产业,推动草原欠发达地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由资源“产出地”向产业“崛起地”转变,让农牧民更多分享草业增值收益。四要着力加强草业科技建设,发展草业新质生产力。
“种草即种粮”。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杨富裕分析,首先,种草是落实国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饲草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饲料粮消耗占比53%,粮食安全的核心是饲料粮安全。然而我国优质饲草还要依靠进口,年进口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200多万吨,年饲草缺口达5000万吨以上。再次,种草可以化草为粮。发展营养体草地农业可收获能量比谷物多3 —5倍,蛋白质比谷物多4 —8倍。
杨富裕给大家算了一笔账,1亩优质高产苜蓿提供的蛋白相当于2亩大豆。玉米籽粒和秸秆一起全株饲用,土地产出率提高30%左右。种草还可提高作物产量、增加耕地土壤肥力、减少作物病虫草害、提升种养业效益。收获苜蓿后种玉米产量提高20%—50%,种小麦产量提高40% —50%。草田轮作一个周期(3 —5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0%左右,氮素增加100 —150公斤/公顷,化肥用量减少1/3以上,节水10% —15%,减少水土流失70% —80%以上,粮食产量提高10% —18%。若对北方2亿亩退化天然草地进行补播改良,在6亿亩重度沙化盐碱化草地建立高产人工草地,每年可增加4000万吨饲草供应,相当于节约850万吨饲料粮。
为此,我国政府格外的重视饲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其发展。国际农业教育科学院院士、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执行会长韩贵清说,《“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印发,为饲草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规划》中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包括全国优质饲草产量达到9800万吨,牛羊饲草需求保障率达80%以上,饲草种子总体自给率达70%以上,饲料(草)生产与加工机械化率达65%以上。这些目标为饲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以草地、耕地、盐碱地等土地资源为基础,坚持立草为业,通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粮改饲、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草原畜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黄河流域草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持续推动草业和草食畜牧业发展,优质饲草和草食畜产品供给显著增加。”韩贵清说,据统计,2021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5.95亿吨,折合干草1.92亿吨;全国人工种草面积11734万亩,产量9882万吨,商品草产量1130万吨,草产品加工公司1646家。另外,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持续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工程,逐渐完备草原承包、基本草原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等草原保护制度,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很明显的成效,监测根据结果得出,2021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0.30%,鲜草产量5.75亿吨,草原有害生物危害面积显而易见地下降,生产力稳步提高,草原生态呈现良好态势。
当然,这一系列的成绩得益于政策推动与规划引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不足。李拥军称,我国草业发展还存在天然草原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工草地建设不足、草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科技人才短缺、机械化程度偏低等短板。
如何破解这些短板?就草业种业而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杨青川认为,草业关乎未来畜牧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草业种业更是草业的芯片,是基础的基础。那么种业未来要依照国家资源禀赋,研究适应不一样地区的种子种植。例如草坡山地资源、边际土地、盐碱地、低产田、冬闲田,包括降雨量较少的地方,充分的利用可转化为优质饲草的资源。同时,可优先考虑抗逆性,培养一些资源高效利用的种子,另外,还要在良种繁育上下功夫。为此,加大草业种业芯片攻关是当下种业发展的重要工作。要从遗传上解决种子高效生产技术,加大科技攻关,水肥调控,科学管理。未来还要从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提高育种产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种康分析,全球动物蛋白消费预期持续增长,到2030年,牛肉、猪肉、家禽和羊肉的蛋白质供应量将分别增长5.9%、13.1%、17.8%和15.7%。未来,肉乳消费预期在中低收入国家持续增长,我国从国际市场获取稳定蛋白原变得极为困难。蛋白消费是我国刚需但自给保障能力严重不足。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草牧业大国,保障乳肉供给的畜牧养殖占比较低,大概只有30%。目前牛羊乳肉消费低于全球中等水准。现阶段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蛋白质和能量草料紧缺问题急需自主解决。因此,发展饲草产业,实现进口蛋白替代成为国家战略。
围绕提高草业与畜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实现绿色发展等问题,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强调,要逐步统筹农业、国土空间资源,向山、水、林、田、湖、草、沙要食物。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我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既要强调特色,又要突出优势,不搞一刀切。
未来牛肉、羊肉、奶类和水产品的消费还将持续迅速增加,而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难以支撑相应产能扩张。于康震建议,要全力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政策环境,不断深化农业国际合作,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蔡辉益表示,高水平发展草产业与苜蓿产业,不仅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关键条件,更是构筑国家食物安全防线的坚实基石,草业与苜蓿产业作为畜牧业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其稳健发展对于稳固国家食物供给体系、驱动农业结构优化以及增强农业总体效益都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草业高水平发展要重点做到以下三点,一要注重协调牧区生态生产生活的关系,走绿色高水平发展之路。二要注重加强优质饲草基地建设。三要依照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加大优良饲草品种选育推广的力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曹晓风说,要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区域特色现代化草产业体系与畜牧业体系。同时,要加强草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现草业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她分析说,从国情看,一是人多地少。二是耕地安全形势严峻。2022年耕地面积19.14亿亩,数量逐步止减回增,质量亟待提升。三是粮食自给率年年在下降。2023年粮食进口1.6亿吨,占国内粮食总产的24.8%。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和风险其实存在于饲料粮。曹晓风说,我国粮食消费量约8.2亿吨,饲用消费占48%,大大高于口粮和工业用粮。豆粕作为主流饲料蛋白原料使用量逐年增加,拉动大豆进口增加。就拿2023年来说,大豆进口量是9940.9万吨(80%饲用),同比增长11.4%,占总粮食进口量的62%,对外依存度88%。草产品进口总量为108.77万吨,同比下降45%。另外,我国至今仍有80%以上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生态功能减弱,生产力不高。草原建设与草业发展是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的重要保障。
围绕边际土地产能扩增机理与藏粮于地的技术模式。曹晓风建议,应该以植物先行,改土为基,保障水分,调控微生物,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要集成,因地制宜筛选适宜边际土地种植的饲草。通过改善土壤提升地力,通过种养结合使农民增收,达到地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优质饲草短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急需开发新型本土优质蛋白饲草资源,补充饲草短缺,解决我国优质饲草供需矛盾,化草为粮。
面对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节水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等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尽管金昌地区光照比较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技术先进,但处于严重缺水的石羊河流域,这里终年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在这样苛刻的自然条件下,“水问题”成为严重制约农牧业发展的瓶颈。为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该市加大力度研究推广苜蓿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增效种植技术,实现亩均节水35%以上、节肥20%以上。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优质苜蓿示范基地、水肥一体化苜蓿种植基地,现场观摩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与此同时,大会还展示了草牧业科技单位的最新成果,包括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