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作为促进动物健康生长的添加剂,常用在人工喂养条件下的禽类或水产类动物方面,按其组成的营养成分比例,大体可分为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三大类。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19-2025年中国饲料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在具体饲料的配制方面,三种饲料品种联系十分紧密。预混合饲料,一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饲料添加剂与稀释剂按特殊的比例配制而成,通常包括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等,处于整个饲料品种中的核心部分;浓缩饲料是在预混合饲料的基础上加入了蛋白质或矿物质原料制作而成,如添加鱼粉、肉骨粉、豆粕、棉粕等;配合饲料,由饲料添加剂与能量原材料按特殊的比例配制,其能量原材料主要来自于玉米、小麦、麦麸等农作物。
除了上述按照营养价值进行分类,也可按照饲养对象的不同将其分为猪饲料、肉禽类饲料、水产饲料及反刍饲料等几大类。
此外,饲料配制中常用的饲料添加剂,一般大多数都用在强化饲养效果,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消化吸收,预防并减少饲养动物疾病的发生,通常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两大类。营养性添加剂主要有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非营养性添加剂则包括生长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等。
饲料行业连接着种植业、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等多种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与工业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现代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撑,又承接着传统种植业中较大一部分产品的销售,这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具备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具体来说,其上下游情况如下:饲料行业的上游主要是为之提供各种原材料的相关行业,这些原材料通常包括生产添加剂原料、蛋白原料和能量原材料。添加剂原料最重要的包含常见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生长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等;蛋白原料大体上分为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两类,动物性蛋白主要来自于鱼粉、肉骨粉等动物本身,植物性蛋白则以豆粕、棉粕为主;能量原料主要来自于传统农产品中的玉米、小麦及其相应的制成品。这些原料的提供方既有传统的农户,也有与此相关的一些食品加工厂,如各种肉类、豆制品类加工厂。
饲料行业的下游主要是养殖业,包括水产养殖和畜禽类养殖两部分。水产养殖主要是各种鱼类,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又可分为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畜禽类养殖通常是常见的猪、牛、羊、鸡、鸭等。下游养殖业的波动直接影响着饲料加工业的发展,其常见的风险主要是动物的疫情及消费市场的萎缩。
现代饲料业的发展可追溯到1810年德国开发的饲料常规分析法。该分析系统使得人们可对饲料的粗蛋白、粗纤维、氮和水分含量做多元化的分析测定,将更新一级的技术引入饲料配方,在此之后,饲料行业正式步入发展时期。至20世纪,市场上的饲料形态开始逐渐丰富,液体饲料、粉末饲料、颗粒饲料、膨化饲料等几种不同形态的饲料开始流行并占据着主导市场,公司制作规模也随之相应扩大。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预混料,并在饲料添加剂中加入了抗生素;1975年慢慢的出现电脑化饲料生产,逐步提升了饲料企业的生产效率。进入21世纪,饲料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和集中化程度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全球饲料产量的区域分布方面,目前亚洲居于首位,其次是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在饲料企业的规模和生产技术方面,欧美各国占据主导地位,因其拥有数量庞大的开发团队和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加之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分支结构,在饲料市场之间的竞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中国饲料行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70 年代后期的改革开放,依据发展的规模和具体的产量,大体可分为初步发展阶段、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时期和整合提升阶段。1980 年至 1991 年是我国饲料行业的初步发展阶段,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有利形势,饲料行业体系开始初见雏形,公司数开始逐年增加,饲料产量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从 1980 年的 100 万吨增长到 1991 年的 3,579 万吨,十年间增长了 30 余倍。
1991 年至 2005 年,我国饲料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至 1999 年,基本建成了完整的饲料行业体系,饲料产品总产量 6871 万吨,其中配合饲料产量5552 万吨,浓缩饲料 1096 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223 万吨,饲料加工业产值 1855 亿元,在全国统计的 38 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 16 位。
2006 后我国饲料行业开始步入整合提升阶段。经过前一时期的发展,饲料产量已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行业发展重心由量的扩张逐步转向质的提升。同时,随着国外相关企业的进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愈演愈烈,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从行业阶段性特征而言,国内饲料行业市场化程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行业已确定进入成熟期,饲料市场增长率保持稳定,产品同质化程度逐渐上升。
我国饲料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摆脱了以往“小而散”的状态,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产量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截至到2015年末,我国饲料整体产量已突破2亿吨大关,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可谓成绩非常显著。但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产品质量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水平并没有随之得到非常明显的提高,很多企业的生产设备仍旧比较落后,设备管理也多依靠既有知识和传统经验,生产率水平不高,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此外,在产品比较方面,目前国内市场的饲料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很多企业都是采取模仿式方式来进行生产,并无自身特色,因此导致市场“价格战”频发,行业平均利润较之前相比会降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饲料产品核心技术——饲料配方的研发存在较高门槛。饲料企业要通过研究动物营养需求不断进行配方优化,组建强有力的开发团队并建立长效研发机制,而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成本开支。资金和技术上的双重要求对于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很难逾越的一道门槛,结果只会导致市场上饲料产品相似度较高,竞争力也会相对变差。
饲料产品价格除了受产品本身质量和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以外,还与其来自上游产业的原料价格息息相关。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着饲料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影响饲料产品的市场行情报价,给该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饲料行业的原材料主要是来自于各种生产添加剂原料、豆粕、棉粕及玉米、小麦等。生产添加剂是预混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等特点,目前为国际少数大型医药集团所垄断,其拥有定价权的优势直接影响了国内饲料原料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豆粕、棉粕、鱼粉等蛋白质原料国内产量较少,大多依赖进口,受全球产量、关税、油价、汇率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起伏不定,对于国内以此为原料的饲料生产企业来说,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玉米、小麦等能量性原材料主要来自于上游的种植业,而种植业本身受自然环境影响特别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如玉米在不同季节、不一样的地区、不同贮存条件下质量方面就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由此导致价格也出现较大的变化。
饲料行业的下游即为养殖业,产品消费的主要群体也是各种畜禽类或水产类动物,其消耗量必然的联系到饲料产品的年产量和销售量,进而影响着整个饲料行业的发展走势。养殖行业中,动物疾病和疫情的爆发是其主要风险,灾情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整个行业的萎缩,因此也就间接地构成饲料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动物疫情一旦爆发,极容易引发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因此导致肉、蛋、奶制品消费量的下降,养殖业规模急剧缩减,进而对饲料行业造成冲击。近年来,各种动物疫情事件屡屡发生,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慢慢变得大。2003 年发生的“非典”事件造成饲料销售量和销售范围明显缩减;2006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高热症等动物疫情在全国的蔓延,更是造成了畜禽业生产受阻和消费需求的急剧下降;2013年,我国饲料行业经历了“黄浦江死猪”、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等多重影响,增速明显放缓。而近两年,我国饲料行业又经历了“非洲瘟疫”事件,可算是“多事之秋”。跟着社会污染物的日益增多,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此类事件还将继续有所增加,从而构成饲料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不利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连接种植业和养殖业的饲料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无论是市场规模、品种结构、生产经营模式还是行业集中度,都与之前的整体格局不一样,但总体趋向持续不断的发展的良好态势。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探究竟。
饲料行业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其下业的养殖业,从某一些程度上而言,养殖业的未来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饲料行业的未来发展规模。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养殖业的两大基本的产品——畜产品和水产类动物产量自 2010 年以来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18年的肉类总产量已达 8517 万吨,水产养殖总产量超过5000万吨,且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将继续增加。
此外,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也影响着未来饲料行业的走向,尤其表现在居民对肉、蛋、奶制品消费量的变化方面。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精确指出,“我国将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控制食用油和盐的消费量。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政策上的有利措施无疑会刺激饲料产品需求量的进一步增长。
产品质量上的问题直接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饲料行业更是如此。高质量的饲料产品不仅仅可以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还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缩短动物存栏期限,提高各大养殖场的产出效率。如今饲料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的倾向十分严重,大规模的公司更是同时生产若干不同品种的饲料以弥补单一品种效益降低所带来的不足,因此导致“价格战”频发,这对行业的长远发展将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未来饲料行业的竞争终究是落在产品本身。提高饲料产品本身的质量,生产出高效、优质的产品,才能在未来饲料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加之一些“黑作坊”生产的全部过程的曝光,人们逐渐将目光转移至产品的生产控制过程或其上游产业链方面,具体至消费的肉、蛋、奶制品而言,饲料的生产与配制无疑是关注的重点。如何有很大成效避免饲料中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残留在动物体内对食用者造成危害,将是未来一段期间内饲料生产企业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与传统饲料加工公司生产模式不同的是,未来集原料生产、饲料加工、畜禽和水产养殖为一体的大型农牧集团将慢慢的变多。出于降低饲料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强抗风险能力的考虑,很多大型饲料公司开始将其业务延伸至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些大型食品加工公司也开始步入养殖业,从该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如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12月,先后募集了约11.38亿资金开展养猪业务,并计划在2015年再增资7亿元;大北农集团则是利用“互联网+猪”的概念为突破口,挖掘养殖产业链大数据;本主攻粮油加工的中粮集团也在积极进军饲料行业,其投资约7.2亿元的“中粮二期”项目,计划建设4座繁殖场和4座育肥场。
此外,另一种新型的较为松散式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也慢慢的出现。此种模式主要是采用订单式生产合作,企业通过与农业合作社或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由公司可以提供种苗和相应的技术上的支持,上下游企业按照其标准和要求做种植和养殖,共享利润,共担风险。此种模式在节约自身扩张成本的前提下保证了饲料生产和销售的稳定,同时实现经营领域的延伸,更适合中小型饲料企业。
从长远来看,无论是通过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实现自身经营业务的一体化还是通过建立较为松散的联盟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都将对之前的单一营运方式产生较大的冲击。企业应依据市场变化适时进行战略调整,才能在未来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先机。
纵观中国饲料行业的发展历史,饲料企业的数量呈现出由少到多再到年年在下降的走势。因饲料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优胜劣汰”的市场现象。进入21世纪,随着饲料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的更新,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大量技术落后的小企业被逐步淘汰。另一方面,随着行业成熟度的提升,土地、劳动力、原料价格的上涨加之未来投资建设标准的提高,饲料行业将逐步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而这无疑是小型饲料加工公司所难以承受的,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出或是被大型饲料企业收购、兼并。《2018年全国饲料行业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工业饲料十强省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71.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饲料产量超千万吨的省份达11个,比上年新增1个;山东和广东的单省产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总产值分别达1353亿元和1187亿元,总产量和产值均比第二梯队前列的省份多一倍。全国有4家公司集团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比上年增加2家,合计产量4760万吨,占全国产量比重为21%。
在具体方式上,各家企业都具有自身特色。有的企业通过直接兼并、收购的方式并积极谋求上市,如2015年温氏集团合并大华农并挂牌上市;有些则是采取不断建立新厂的方式,对全国主要养殖地区的饲料加工市场实行密集开发,因此导致周边同行业的小企业效益急剧下降,如湖南唐人神集团;此外,还有些大规模的公司之间则是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加强合作,如大北农、金正大、普莱柯联手共同开拓“农业+互联网”、金新农与东进农牧进行互联网战略合作等。虽然方式多种多样,但无一不体现出行业整合的步伐在大大加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8分19助,联盟第三!CBA最励志的矮个球星,徐杰你才是宏远线岁中国女排功臣去世,郎平晒照悼念,两人长达46年友谊
预售价81.49万!小米汽车SU7 Ultra亮相,雷军:10分钟小订突破3680台
胡金秋17+6 孙铭徽11+5+9 史密斯19+11+9 广厦送江苏8连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