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希 望(000876):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回复的专项说明

作者: 畜牧相关 发布时间: 2025-02-21 01:54:57

  新 希 望(000876):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回复的专项说明

  原标题:新 希 望: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回复的专项说明

  贵所《关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审核函〔2025〕120001号)(以下简称“问询函”)已收悉。

  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会计师”或“申报会计师”)已会同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公司”、“发行人”)对贵所问询函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核查,现就有关问题回复如下:

  本问询函回复中部分合计数或各数值直接相加之和若在尾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为四舍五入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289,364.98万元、-277,743.69万元、-137,784.36万元和 1,343.72万元。其中,2021年、2022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金额相比来说较高,主要系公司结合畜禽行业周期价格下行等市场行情,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减值损失。2023年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 3,004,230.78万元,商誉账面价值为 112,965.62万元,未就长期股权投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

  请发行人补充说明:(1)报告期各期主营和别的业务收入的详细的细节内容,区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猪屠宰、禽产业、食品加工等业务板块,结合其业务模式、定价机制、成本结构、对发行人利润贡献度等,说明报告期内市场行情报价变动对盈利能力的具体影响,其中饲料生产请具体结合猪料与非猪料品类平均单价以及对应原材料成本的波动情况进行说明,生猪养殖请具体结合出栏量、饲料和苗种在成本中的占比及单位价格、从引种到销售平均周期、养殖成本的核算结转过程进行说明,猪屠宰请具体结合来源于内部交易的生猪数量和占比以及与出栏量的配比关系进行说明,禽产业请结合上游养殖与下游屠宰模式、区分是否形成产业链闭环进行说明,食品加工请区分食品深加工以及其他食品加工大类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说明猪周期不同阶段对分业务板块的影响情况,报告期各期分板块收入、毛利率波动是否与猪周期不同阶段相匹配,是否与同行业公司趋势可比,相关不利因素未来是否持续,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有效性;(2)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存在较大差异以及扣非前后净利润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3)结合报告期内存货规模和结构、库龄和计提政策、采购和生产策略、经营活动现金流变化等,量化说明发行人原材料、库存商品和消耗性生物资产等变动是否与业务规模相匹配,是否与行业周期相匹配,存货周转率等指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存货积压、跌价的风险;结合产品市场售价、生猪疫病情况及同行业可比情况等,说明转回或转销存货跌价准备对应的产品类型、具体计算过程和依据等,报告期内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充分性,是否与同行业公司趋势可比;(4)结合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具体内容,说明报告期内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的具体过程、计提减值准备的依据,是否与同行业公司趋势可比;(5)结合(3)和(4)中相关内容,说明 2021、2022年度资产减值损失较大的原因,并结合报告期内长期股权投资、商誉相关被投资单位的经营业绩等情况,以及历次商誉减值测试的具体过程和关键假设,列示主要参数的差异并具体说明其合理性,说明商誉减值计提是否充分,报告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6)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发行人业务模式、同行业可比情况等,区分境内外收入说明发行人应收账款(包括应收票据)规模与占比变动的原因和合理性,与收入变动是否匹配;分主要业务类别列示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相关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主要客户类型、经营情况、信用政策、对应应收账款及账龄、应收票据兑付情况、相关坏账计提情况等,说明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金额逐年增加的原因,并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说明应收账款回款是否出现恶化趋势,客户信用情况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报告期内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变化的原因及合理性,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及时;(7)说明报告期内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的所涉业务、客户、具体构成情况等,2023年末余额同比上升的原因;(8)结合报告期末短期借款的主要用途、利率水平,说明其规模与占比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量化分析说明报告期内利息支出与负债规模是否匹配,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是否与同行业公司趋势可比;结合发行人债务结构、货币资金具体构成、受限情况等,说明债务偿还是否存在不确定性,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或资金冻结、划扣等其他风险。

  1-1 报告期各期主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具体内容,区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 猪屠宰、禽产业、食品加工等业务板块,结合其业务模式、定价机制、成本结 构、对发行人利润贡献度等,说明报告期内市场价格变革对盈利能力的具体影 响,其中饲料生产请具体结合猪料与非猪料品类平均单价和对应原材料成本 的波动情况做说明,生猪养殖请具体结合出栏量、饲料和苗种在成本中的占 比及单位价格、从引种到销售平均周期、养殖成本的核算结转过程进行说明, 猪屠宰请具体结合来源于内部交易的生猪数量和占比以及与出栏量的配比关系 进行说明,禽产业请结合上游养殖与下游屠宰模式、区分是否形成产业链闭环 进行说明,食品加工请区分食品深加工以及其他食品加工大类进行说明;在此 基础上,说明猪周期不同阶段对分业务板块的影响情况,报告期各期分板块收 入、毛利率波动是否与猪周期不同阶段相匹配,是否与同行业公司趋势可比, 相关坏因未来是否持续,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有效性;回复:

  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包括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猪屠宰、禽产业、食品加工等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源自相关业务的材料销售、废旧物资销售、租赁、种植业务、仓储服务费等业务收入,报告期各期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99.50%、99.61%、99.71%和 99.66%,占比较高,发行人主营业务突出。

  发行人饲料原料的采购采取统分结合的三级采购模式,即总部集中采购、总部与区域协同采购及区域自采相结合的模式。一般而言,发行人总部集中采购的原料品类包括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药物、功能性添加剂、动物蛋白(鱼粉、乳清粉、血球、血浆、进口肉骨粉等);总部与区域协同采购的原料品类包括进口类原料(进口玉米、高粱、大麦、DDGS等)、能量类原料(玉米、国产 DDGS、玉米蛋白粉等)和植物蛋白类原料(豆粕、棉粕、菜粕、花生粕等);除总部集中采购和总部与区域协同采购品类之外的原料均由各片区自采。

  在采购策略方面,发行人目前施行三种模式:一是基于“以销定产、以产定采”基本原则的“正常采购”,即根据发行人实际业务开展的需要而确定原料采购数量,以保证发行人生产经营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二是根据市场行情动态调整的“机会采购”,当市场行情向好时,鼓励各区域加大原料采购量,增加远期合同,以增强发行人的盈利水平;三是由于季节性因素而开展的“冬储采购”,以应对原料由于季节变化而产生的短缺风险。

  发行人饲料业务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由客户向发行人的销售部门提交订货需求,销售管理部门记录汇总后向生产部下达生产任务单,生产部根据生产任务单,结合实际存货库存量制定生产计划,生产车间班组按照生产计划单进行生产。

  发行人饲料业务的客户主要包括经销商和养殖户两类。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发行人采用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一方面,发行人借助经销商渠道开拓饲料销售的批发零售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新希望六和品牌已在批发零售市场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针对养殖户和规模化采购客户,发行人采取直销模式,与养殖户或规模客户签订饲料产品买卖合同。

  发行人饲料业务成本主要由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等构成,其 中主要材料占比在报告期各期均在 85%以上,占比较高,主要材料采购价格波动 对饲料生产成本影响较大。虽然发行人可以通过成本加成法的定价方式对饲料价 格进行调整,原料成本波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饲料价格调整对冲,但饲料价格 调整存在滞后性且受下游养殖行业景气度等综合因素影响,因此饲料原料价格波 动仍对饲料业务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2、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报告期内,发行人饲料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及主要饲料产品的市场价格变 动趋势如下: 报告期各期,主要原材料整体价格走势情况如下:

  发行人饲料业务主要采用成本加成法的定价方式,同时根据下游养殖行业的市场需求状况进行适当调整。

  成本加成法一般根据饲料生产的原料成本(如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如生产设备折旧、水电费、工人工资等)、包装成本(包装袋及标签等费用)等直接成本,考虑一定比例的利润来确定产品销售价格。在下游畜禽养殖行业景气度较高、养殖利润丰厚的时候,养殖户对饲料价格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强,饲料企业的定价空间较大;而当养殖行业低迷、养殖户面临亏损压力时,对饲料价格更敏感,饲料企业可能需要降低价格来维持销量。

  发行人饲料生产的原料价格波动可以部分向下游养殖环节传导,缓解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但下游畜禽养殖行业景气度会影响养殖环节的盈利,并逐步向上游传导,从而影响饲料环节的销量与利润空间。此外,随着生猪养殖业务在发行人营业收入中的占比逐渐提升,原料价格上涨对发行人整体经营成本的影响有所增长。

  (六)发行人不同饲料销售价格及其对应原材料成本波动情况对发行人盈利能力的影响

  发行人饲料业务在国内饲料行业多年保持规模第一,且主要以禽料和猪料为主,报告期各期禽料与猪料的合计销量占比均超过 90%;其中,禽料的销售占比分别为 56.87%、53.69%、52.92%和 57.44%,是发行人销售的主要饲料品类之一。

  报告期内,发行人生猪养殖业务、禽产业所需饲料可由发行人内部提供,禽料和猪料的内供及外销结构如下表:

  2、发行人主要饲料销售单价与原材料成本变动基本一致,饲料业务盈利能力受原材料成本和下游养殖行业景气度等因素影响

  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要饲料(猪料、禽料)销售单价、单位成本及吨毛利的变动情况如下所示:

  2022年度,受国际关系和粮食减产等因素影响,全球农产品供应紧张,饲料产品主要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传导至下游饲料销售价格也相应同比增长。同时,发行人为抢占猪料市场,大力拓展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等重客销售渠道,但重客单价一般较低,导致猪料毛利率同比略有下滑。

  2023年度,饲料原料价格呈现高位震荡下行的变动趋势,但原料成本较 2022年度总体仍相对较高,饲料单位成本小幅增加,并传导至下游,禽料、其他料的销售价格略有增长,但价格变动幅度小于成本变动幅度;猪料价格略有下滑,主要系当期处于猪周期的下行及筑底阶段,下游生猪养殖企业面临盈利减少甚至亏损压力,生猪存栏量有所降低,导致饲料需求下降、价格略有下滑,毛利率同比下降。

  2024年 1-9月,受饲料原料整体供应增长,且下游养殖需求恢复缓慢,饲料原料价格在 2023年末的基础上继续震荡下行,饲料单位成本均明显下降,从而导致各类饲料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受单价下降幅度与成本下降幅度差异的影响,毛利率同比有所变化。

  综上所述,报告期内,豆粕、玉米等饲料主要原料价格波动,发行人饲料单价及成本随之变动,变动趋势及幅度基本一致。发行人饲料业务的盈利要受原材料成本和下游养殖行业景气度等因素综合影响。饲料业务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机制,产品价格受成本变动影响较大,并根据不同时期下游养殖行业景气度情况有所调整。

  发行人生猪养殖业务采用“以产定采,统谈分签”的分级集中采购和自行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发行人实施年度采购预算管理,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从产品价格、质量、供货条件、交货及时性、信誉、售后服务及财务状况等方面对供应商的准入进行管理。

  目前发行人仍以“公司+农户”合作养殖为主,一体化自养为辅。随着发行人自育肥管理能力、人才培养的提升,一体化自养的占比将逐步提升,未来将实现“公司+农户”和一体化自养两种模式更加均衡发展的布局。

  对于生猪的销售,发行人制定了严格的计划以促使上市商品猪的销售价格最优。除了部分出栏生猪可以输送到体系内屠宰厂宰杀外,其它出栏生猪可通过发行人生猪交易平台实现销售。交易平台生成的生猪价格指数可指导生猪销售,并形成区域价格对比监控,帮助提升发行人的生猪销售均价。

  发行人遵照会计准则要求,将猪只饲养各阶段的直接投入成本(苗种、饲料、兽药等)、费用(固定、变动农业制造费用等)进行归集。根据猪只流转,将上一阶段的投入向下一个生产阶段进行转移,最终在仔猪、肥猪销售出栏时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属于后备猪,按照批次管理和核算,归集后备猪转固前的猪只成 本。后备母猪在首次配种成功转为成熟性生物资产-生产母猪。

  对生产母猪配种,在配怀及妊娠阶段归集饲料、兽药、费用等, 分娩后饲养成本结转至孕育仔猪。

  生产母猪对孕育仔猪进行哺乳,在此阶段归集哺乳阶段归集饲料、 兽药、费用等,待仔猪断奶后进行销售时,成本转入至主营业务 成本,或仔猪断奶后继续饲养将成本结转至肥猪成本中。

  断奶仔猪继续饲养,除投入的断奶仔猪成本外,在此阶段继续归 集饲料、兽药、费用等,待猪只销售出栏时,整个饲养成本将全 部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中。

  发行人生猪养殖成本主要由饲料成本、职工薪酬、折旧成本等构成,其中饲料成本占比较高,报告期各期分别为 55.33%、64.38%、67.13%和 64.63%,饲料成本的波动对发行人生猪养殖业务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大。受生产性生物资产单位成本下降及运营场线出栏量提高的影响,头均折旧费用在养殖成本中占比逐期下降。

  因商品猪育肥过程对饲料需求更大,饲料成本占比变动主要受商品猪出栏比例影响,报告期各期发行人不同猪只类型出栏结构如下:

  发行人生猪成本全部按照批次进行核算,不同批次核算不同的猪只类型。同一批次内,新投入的猪只成本统一归为苗种成本,饲料,兽药等物料按照实际投入该批次的成本,归集为不同的成本要素。当猪只在本养殖阶段完工转入下一养殖阶段时,前一养殖阶段归集的各成本要素全部汇总形成为新养殖阶段的苗种成本。因此,在该情形下,发行人苗种成本不仅包含育肥猪最初时的仔猪成本,也包含从上一养殖阶段转入时的所有生长成本,即包含了在此前阶段所有的饲料、兽药等生长成本。

  因此,发行人苗种成本还原后,生猪养殖成本主要由饲料成本、人工成本、药品及疫苗费用等构成,其中饲料成本占比较高。

  报告期各期,发行人生猪养殖业务产生的毛利及占比情况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

  从上表可见,发行人生猪养殖业务受猪周期影响,盈利波动较大,对发行人利润影响较大。在猪价持续处于低位的年度(如 2021年度、2023年度),该板块业务毛利为负,2022年度、2024年 1-9月,生猪业务板块毛利占比相对稳定,但考虑到发行人生猪养殖业务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因此该业务板块仍是发行人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

  1、发行人生猪养殖业务盈利情况受出栏量、单价、成本等共同作用影响 生猪养殖业务毛利金额受出栏量、毛利率共同影响,从下表可见,报告期内,发行人生猪养殖板块出栏量、单价及毛利率情况如下所示:

  2021年度,生猪价格从第二季度处于下行阶段,毛利率为负数,导致全年生猪养殖业务毛利为负;2022年度,猪周期在部分月份处于上行阶段,全年均价同比增长,同时发行人生猪养殖成本降低,毛利率提高,叠加出栏量同比大幅增加,带动生猪养殖业务板块毛利同比大幅增加;2023年度,猪周期及猪价持续处于低位,带动毛利率下降,叠加出栏量同比增长,生猪养殖业务板块毛利大幅下降,且为负数;2024年 1-9月,伴随着二三季度猪周期上行,销售均价有所提高,发行人生猪养殖业务毛利扭亏为盈。

  2、发行人生猪销售价格受猪周期影响,报告期内较长时间处于周期低位 发行人生猪销售价格主要参考生猪市场价格进行定价。受猪周期影响,报告期内,猪价波动较大,且长时间处于周期低位,导致发行人生猪养殖业务毛利波动较大。

  生猪的供需错配形成猪价的周期波动。需求端,虽然猪肉短期需求受节假日 的季节性影响,但是从中期视角看,猪肉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因此,在猪周期 运行逻辑中,供给端的生猪养殖利润是驱动生猪产能变动的主要因素。 随着生猪市场价格、养殖利润的上涨,能繁母猪补栏促进能繁母猪存栏量、 后备母猪存栏量上涨,新生仔猪数、仔猪存栏量以及生猪出栏量也随着上涨,从 而导致生猪供给过剩、生猪市场价格下跌;随着生猪市场价格、养殖利润的下跌, 过剩产能陆续退出、能繁母猪存栏量下跌,从而导致生猪出栏量下跌,生猪市场 价格随之上涨。 (2)生猪养殖从引种到销售平均周期

  从母猪配种到商品猪销售,一般需要 10~12个月的养殖周期;但如果猪肉价格上涨预期较强,压栏惜售或是二次育肥意愿增加,出栏时间可延长 2-3个月。

  母猪从配种到分娩,一般妊娠期约为 114天,即 3个月+3周+3天 左右。

  通常仔猪断奶时间在 21-28天左右,断奶后仔猪进入保育舍,保育 阶段一般持续 45-60天。在保育阶段,仔猪需要逐渐适应固体饲料, 增强自身免疫力,为后续的生长育肥阶段做好准备。

  考虑到生猪养殖从引种到销售的周期,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先行指标,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 10-12个月生猪理论出栏量。

  由上表可见,2021年度猪周期主要处于下行阶段及筑底阶段,2022年度猪周期部分月份处于上行阶段,并于年末开始下行,2023年度猪周期持续处于下行及筑底阶段,2024年 1-9月猪周期自第二季度开始有所上行。

  3、受猪周期影响,发行人生猪养殖业务盈利波动较大,带动发行人整体业绩波动

  由上图可见,发行人经营业绩变动情况与生猪销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且叠加出栏量持续增长的影响,经营业绩的波动幅度大于生猪价格波动幅度,发行人经营业绩受生猪销售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具体分析如下:

  2021年第一季度,生猪市场价格及发行人销售均价仍处较高位置,发行人该季度实现盈利。随着生猪产能开始集中释放,生猪养殖行业景气度大幅下降,生猪价格快速走低,发行人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均亏损。同时,发行人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生猪出栏量占比相对较高但市场价格较低,从而导致 2021年度经营业绩大额亏损。

  同时,发行人结合猪周期下行阶段生猪价格下降等市场行情,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以及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减值损失的金额较高,且在养殖过程中淘汰的猪只增加,导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等营业外支出金额相对较高。

  2022年上半年,猪周期处于筑底及缓慢上行阶段,但生猪市场价格仍处于较低位置,发行人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均亏损,盈利能力未明显改善。特别是第一季度生猪市场价格回落至报告期最低位,且该季度因春节等因素影响,出栏量同比及环比均大幅度增长、出栏量占比也相对较高,从而导致发行人该季度亏损较大。2022年下半年,随着生猪市场整体供应减少,生猪市场行情报价逐渐上涨,发行人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均实现盈利。

  从 2022年 10月开始,生猪供应量明显增长,同时政府实施政策调控,生猪市场价格开始从阶段高位迅速回落。因此,发行人本期计提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损失以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等营业外支出金额相对较高。

  2023年度,猪周期整体下行阶段及筑底阶段,市场价格整体较低,发行人当年度整体亏损。

  (4)2024年 1-9月生猪市场价格、出栏量对发行人盈利能力的影响 2024年 1-9月,随着生猪供应大幅减少、猪周期筑底结束,生猪市场价格于2024年 4月开始逐渐上行,但一季度市场价格仍较低。由于发行人第一季度的出栏量占比较高,且市场价格较低,第一季度生猪养殖业务亏损较大。随着生猪价格在 2024年第二季度逐步回升,发行人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均实现盈利,当期经营业绩转正,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业务对发行人报告期内盈利情况影响较大,发行人报告期内业绩波动主要受生猪养殖业务板块影响,与猪周期及生猪市场价格相关性较强。整体来看,2021年度和 2023年度,生猪市场价格的快速回落或持续低位运行,对发行人经营业绩产生了不利影响;2022年度和 2024年 1-9月,生猪市场价格总体阶段性上行,发行人盈利能力均有所改善。

  在生猪屠宰环节,发行人根据上游养殖环节在不同区域的布局规模情况,在北京、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做了部分的屠宰产能配套。从养殖环节看,在有屠宰配套的区域,发行人出栏商品猪会优先向内部屠宰厂送宰。

  向外部供应商采购方面,发行人与长期供应商签订年度生猪购销合同,依据市场行情制定猪场生猪收购价格,价格随行就市,并以宰后白条级别对应的净白条总重量进行结算。

  发行人在屠宰分割业务采用订单式生产和市场导向式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发行人每年与重要客户签订年度购销框架协议,而具体销售价格和数量则以年度内客户的实际订单为准,随行就市。同时,发行人根据市场实际需求,积极运用商超、电商等销售平台开展鲜肉零售业务,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模式。

  发行人屠宰业务主要是采用经销、直销和合作经营三种销售模式。经销是指发行人与经销商签订年度经销商合同,以日为单位向经销商提供生鲜产品;直销主要针对餐饮类客户,由发行人与客户签订年度采购业务合同,发行人根据每日订单要求进行配送;合作经营是指发行人通过大型商超等销售平台进行场内销售的模式。

  发行人猪屠宰业务主要采取市场导向的定价机制,随行就市。发行人会密切关注市场同类产品(如白条肉、分割肉等)的价格动态,包括同行业企业的价格、当地市场的平均价格水平以及猪肉的供求关系变化等,同时考虑自身产品与市场平均产品在品质、鲜销率、品牌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综合定价。

  发行人根据上游生猪养殖环节在不同区域的布局规模情况,在北京、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拥有部分屠宰产能配套。报告期内,发行人生猪屠宰业务的生猪来源结构如下:

  报告期各期,发行人屠宰业务的生猪来自内部养殖场的比例分别为 34.25%、62.56%、71.43%和 44.88%,发行人屠宰业务生猪内供比例主要基于就近原则,受生猪出栏地域影响,即当发行人屠宰产线周边的生猪养殖场出栏量高时,内供比例相比来说较高。其中 2021年度、2024年 1-9月内部屠宰占比相对较低,均系当期配套屠宰的养殖场猪只出栏较少所致。(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