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产业链系列介绍(三)历史价格及影响因素

作者: 畜牧相关 发布时间: 2025-02-13 14:21:12

  年,光伏政策支持下,海外光伏装机快速地增长,驱动多晶硅价格大大上涨;但在供应增加及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价格快速回落。

  二是2010-2012年,金融危机后,2010年经济在4万亿投资的刺激下复苏,光伏制造产业大幅增长;但随着供应增加,欧洲补贴退坡以及“双反”制裁影响,2012年多晶硅价格暴跌,一大批企业破产。

  三是2013年-2019年,在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支持政策和补贴支持多晶硅产业再次发展;随着2018年光伏补贴逐步取消,价格回落,但也导致市场慢慢走向光伏平价上网的新阶段。

  四是2020-2024年,在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光伏产业链发展迎来新机遇,制造端规模跨越式增长,成本下降,装机大幅增长;但目前,又因投资过热,供应增速大于需求增速,行业价格回落至低点。

  多晶硅价格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政策影响,供需预期、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电力价格以及原料供应等。

  2004-2024年间,多晶硅价格总体经历了四轮大起大落。一是2004-2009年,光伏政策支持下,海外光伏装机高速增长,驱动多晶硅价格大面积上涨;但在供应增加及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价格快速回落。二是2010-2012年,金融危机后,2010年经济在4万亿投资的刺激下复苏,光伏制造产业大幅度增长;但随着供应增加,欧洲补贴退坡以及“双反”制裁影响,2012年多晶硅价格暴跌,一大批企业破产。三是2013年-2019年,在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支持政策和补贴支持多晶硅产业再次发展;随着2018年光伏补贴逐步取消,价格回落,但也导致市场慢慢走向光伏平价上网的新阶段。四是2020-2024年,在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光伏产业链发展迎来新机遇,制造端规模跨越式增长,成本下降,装机大幅度增长;但目前,又因投资过热,供应增速大于需求增速,行业价格回落至低点。因前期价格波动太大,因此后期的价格波动看起来区间较小,因此后续将拆分价格区间进行分析。

  2004-2009年,光伏政策支持下,海外光伏装机高速增长,驱动多晶硅价格大幅上涨;但在供应增加及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价格快速回落。

  2004年被誉为世界光伏元年,这一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首次跨越1吉瓦(GW)的里程碑,并在此后持续刷新纪录。进入2005年,光伏电池对多晶硅材料的需求持续攀升,导致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这一趋势在2004年至2008年间引发了多晶硅价格的大幅上涨,最高时甚至超过了每吨300万元人民币。光伏领域需求的激增是推动这一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产能扩充未能及时跟上需求的步伐,也是导致硅料价格暴涨不可忽视的原因。

  2001-2003年期间,全球每年光伏装机量稳定在300~500MW/年,半导体行业市场恢复,多晶硅价格相对平稳,波动幅度在20-30万元/吨。

  2004年,德国新修订《可再生能源法》,上调上网电价补贴力度,新增光伏装置数量增加了三倍多。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相继出台补贴政策,拉动全球光伏装机量大幅增长约90%,迅速带动了多晶硅需求,多晶硅价格也在2004年上涨一倍至45万元/吨。这时,光伏的原材料多晶硅制造商也在加快扩大生产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光伏需求。然而,多晶硅产能恢复缓慢,制造商需要花18到24个月的时间来才能生产能力,多晶硅严重短缺的解决仍遥遥无期。因此,为了满足光伏产业的需求,制造商从价值链的各个角落收集库存,并且适当降低一定的硅片厚度,尽管如此,到2005年底多晶硅现货价格仍飙升至1515元/千克,并且光伏市场在2005年仍然能够增长35%。 2006年,多晶硅短缺问题更加严重,平均价格进一步快速上涨至1992元/千克。因为可用库存处于低位,多晶硅的短缺也限制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安装增长有所放缓,全球光伏安装的增长率从2005年的35%下降到2006年的19%。在此情况下,道康宁公司于9月在德国德累斯顿举行的第21届欧洲光伏太阳能大会暨展览会上展示了其巴西工厂生产的升级冶金级(UMG)硅作为替代原料,虽然这种材料的纯度差,但在严重短缺时期,这仍然是一个受欢迎的额外原料来源,但远远不足以缓解局势,2006年底,多晶硅现货价格突破了2391元/千克大关。

  2007年,多晶硅产量适度增加但仍然供不应求,价格仍在上涨,但增速放缓。与此同时,新的技术进步导致不需要晶体硅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增长了一倍多,这意味着太阳能电池组件对多晶硅的依赖减少,可以不需要使用多晶硅而使用其他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此外,由于前三年多晶硅产能的加速投资,这为未来的多晶硅供给端过剩带来了更多潜在的下行压力。2007年虽然多晶硅现货价格仍处在高位,但涨势放缓,年均价格为2508元/千克。 2008年价格快速上涨至顶峰后又因供应转为充裕和经济危机迅速暴跌。尽管2007年现货价格已经达到天文数字,但涨势仍未结束,2008年3月,现货价格再次飙升至3176元/千克的峰值。我国领先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综合制造商之一天合光能于4月宣布将停止开发年产能为10,000吨的多晶硅工厂,随着大量新产能投入使用,多晶硅价格将在中期下降。早在2008年之前,就有相当多的新增产能逐渐投入使用,天合光能的决定是多晶硅短缺即将结束的早期信号,事实也确实如此。5月份,多晶硅的现货价格开始从3127元/千克以上的高位回落。但是在9月15日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多晶硅价格才真正迎来价格暴跌的转折点,美国次贷危机开始逐渐影响世界经济,信贷紧缩影响了光伏市场的需求端,大型太阳能发电厂的资金缩减,多晶硅现货价格从8月份的约2606元/千克暴跌至12月份的1147元/千克。

  2009年供过于求导致多晶硅平均现货价格跌落至546元/千克,大量项目投产时间延迟或停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持续影响,虽然全球光伏装机量仍增长25%(2008年为116%),但组件价格却下跌超过30%。总体而言,新增产能的释放使得多晶硅市场供大于求,现货价格从2009年的1月份的1092元/千克一路下跌,到下半年才稳定在375-410元/千克的区间。鉴于产能过剩,许多多晶硅生产商纷纷踩下刹车,我国硅片生产商赛维太阳能公司因负债累累而陷入严重的财务问题,将其16,000吨多晶硅工厂的产能提升时间推迟到2010年,我国和世界各地的许多其他多晶硅项目也被推迟,甚至其中大部分后来被放弃。

  2010-2012年,金融危机后,2010年经济在4万亿投资的刺激下复苏,光伏制造产业大幅增长;但随着供应增加,欧洲补贴退坡以及“双反”制裁影响,2012年多晶硅价格暴跌,一大批企业破产。

  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开始救市,我国投入4万亿元,2010年经济开始出现复苏,光伏制造产业出现大幅增长,带动我国光伏制造产业发展。

  2010我国的光伏开始起步,中国三部委联合启动“金太阳”工程促进国内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随着政策的出台从0-1的需求十分强劲,带动多晶硅价格同步增长。我国作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大国, 2010年将作为全球新增光伏安装量增长率最高的一年载入太阳能史上,增长率达158%。这一强劲的需求使消耗了之前生产的多晶硅产量,也推高了价格,逐渐从2010年9月初365-385元/千克的水平涨至541元/千克,随后在季节性疲软的12月份有所回落。

  2011年,经过季节性疲软的小幅下跌后,现货价格在2011年3月回升至510元/千克,接近2010年的最高价,这让我国小型多晶硅制造商对光伏价值链下游的生产商对需求过于乐观,江苏中能硅业均有大批新产能投产,再加上已经存在的产能过剩,这给整个多晶硅的产业链的价格带来了压力。2011年5月和6月,价格回落至2010年上半年的长期水平360元/千克左右。随后,随着欧债危机的全面爆发,多晶硅现货价格下跌趋势加速,仅一个季度内,现货价格突破了200元/千克的关口。祸不单行,美国商务部于2011年11月对含有中国产电池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发起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并对中国光伏产品制造企业设置了较高的税率,出口需求进一步被遏制,多晶硅产能持续过剩,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2012年,在上一年的多晶硅产能大批投产并且需求不足导致多晶硅价格的持续下行,国内许多停产和资金紧张的多晶硅生产商为了清空库存低价抛售多晶硅,并且纷纷出现倒闭,2012年9月份平均价格跌破126元/千克后,在12月下半月进一步跌破100元/千克的历史低点。

  3. 2013年-2019年,多晶硅供应增加但价格在双反制裁和补贴退坡后下跌

  2013年-2019年,在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支持政策和补贴支持多晶硅产业再次发展;随着2018年光伏补贴逐步取消,价格回落,但也导致市场慢慢走向光伏平价上网的新阶段。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24号》,各部委先后出台了近百项推动国内市场扩大的补贴政策以及支持和规范光伏行业发展的管理政策。国内光伏应用市场逐渐启动,光伏净增装机量首次突破10GW,同时对美国韩国进口多晶硅征收反倾销税,多晶硅价格企稳回升,从低位的多晶硅致密料从11万元/吨回升至2014年的15-17万元/吨。由于国内硅料生产成本高,2013-2014年多数多晶硅企业依然存在亏损。2015年,

  2015年,全球多晶硅新增产能的76%都在我国。我国优秀的多晶硅企业借此加快自主研发、提升技术与装备、降低生产成本,2015年国内陆续进行了冷氢化技术使用,电耗大幅下降;在隆基的金刚线切割技术等的推动下,单晶硅的技术路线胜出,成本进一步降低。短短两年内,全球产能就增加了100,000吨。但多晶硅产能的上涨速度超出了光伏市场的增速,此外,进口低价压制下,国内多晶硅价格重回跌势,年末跌至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导致多晶硅现货价格全年持续下跌,从2015年初的118元/千克跌至81元/千克左右。

  2016-2017年,政府在政策端发力支持我国光伏企业,多晶硅的需求就加大,政策的鼓励以及成本的下降带动了国内迅速增长光伏装机,使得一部分多晶硅产能得以消化,到2017年4月下旬,现货价格开始回升,因为受到我国光伏安装热潮的推动,厂家在7月1日电价补贴削减前纷纷提前安装光伏系统。这期间,我国光伏安装量达到创纪录的约54GW,2017年年增长率为60%,推动全球安装量增长率超过 30%,在需求的拉动下,整体价格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并于2017年年底再次回到了120元/千克的左右。

  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称之为“531新政”,补贴下调、指标总额下调、地面电站指标暂不下发等等措施陆续到来,几个省份停止了新光伏电站的审批,下游需求骤降。同时多晶硅低成本产能释放,多晶硅价格快速下跌,价格下跌使得多晶硅产能扩张步伐放缓,部分旧的高成本产能被迫退出市场。2018-2019年,国内更低成本的多晶硅产能陆续释放,多晶硅综合电耗降至70kWh/kg以下,2019年新增装机量下滑,产能利用率下降,硅料价格进一步走低。

  4. 2020-2024年,“双碳”目标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多晶硅产能快速增加

  2020-2024年,在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光伏产业链发展迎来新机遇,制造端规模跨越式增长,成本下降,装机大幅增长;但目前,又因投资过热,供应增速大于需求增速,行业价格回落至低点。

  2020年9月开始,在“双碳”目标及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的支持下,光伏产业迎来快速发展,光伏装机需求大增。但多晶硅扩产周期比下游扩产周期长,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价格持续攀升。

  2022年底,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供需关系得以缓和,2022年底多晶硅价格快速从高位回落。2023年后,多晶硅产能大量释放,供应增加,瓶颈消退,即便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但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持续承压下跌。

  2024年,随着多晶硅的产能释放,产量增长,价格也持续走跌,除春节前补库上涨外,其余时间均承压下跌。据SMM,多晶硅致密料价格从年初的59元/千克跌至12月初的33.5元/千克,跌幅高达42%。N型多晶硅料价格从年初的67元/千克跌至12月初的39.5元/千克,跌幅高达41%。颗粒硅价格从年初的57.5元/千克跌至12月初的34元/千克,跌幅高达41%。

  2024年5月,多晶硅价格跌至5万元/吨以下,部分高成本企业检修减产。2024年12月,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下,多家光伏产业链企业在会上正式签订了自律公约,后续签约方将开始对产能进行管控。展望2025年,即便多晶硅依旧有大量新增产能待投产,但目前产能已大大超出下游所需。据硅业分会,待投产产能约50万吨,且依旧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但考虑到市场对于下游需求并不乐观,目前多晶硅价格低迷,行业达成自律减产协议,预计这些项目投产进度将持续放缓。

  预计2025年开始,各签约企业将按签约数据进行产能或产量管控,光伏产业链价格有望企稳。预计2025年多晶硅月均产量约在10万吨左右,部分月份产量随需求有所回升,总产量预计或将达140万吨左右,可满足硅片需求约600GW。但叠加30万吨多晶硅库存,总体多晶硅供应可超170万吨,折硅片需求近740GW。

  4. 2020-2024年,“双碳”目标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多晶硅产能快速增加

  2020-2024年,在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光伏产业链发展迎来新机遇,制造端规模跨越式增长,成本下降,装机大幅增长;但目前,又因投资过热,供应增速大于需求增速,行业价格回落至低点。

  2020年9月开始,在“双碳”目标及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的支持下,光伏产业迎来快速发展,光伏装机需求大增。但多晶硅扩产周期比下游扩产周期长,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价格持续攀升。

  2022年底,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供需关系得以缓和,2022年底多晶硅价格快速从高位回落。2023年后,多晶硅产能大量释放,供应增加,瓶颈消退,即便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但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持续承压下跌。

  2024年,随着多晶硅的产能释放,产量增长,价格也持续走跌,除春节前补库上涨外,其余时间均承压下跌。据SMM,多晶硅致密料价格从年初的59元/千克跌至12月初的33.5元/千克,跌幅高达42%。N型多晶硅料价格从年初的67元/千克跌至12月初的39.5元/千克,跌幅高达41%。颗粒硅价格从年初的57.5元/千克跌至12月初的34元/千克,跌幅高达41%。

  2024年5月,多晶硅价格跌至5万元/吨以下,部分高成本企业检修减产。2024年12月,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下,多家光伏产业链企业在会上正式签订了自律公约,后续签约方将开始对产能进行管控。展望2025年,即便多晶硅依旧有大量新增产能待投产,但目前产能已大大超出下游所需。据硅业分会,待投产产能约50万吨,且依旧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但考虑到市场对于下游需求并不乐观,目前多晶硅价格低迷,行业达成自律减产协议,预计这些项目投产进度将持续放缓。

  预计2025年开始,各签约企业将按签约数据进行产能或产量管控,光伏产业链价格有望企稳。预计2025年多晶硅月均产量约在10万吨左右,部分月份产量随需求有所回升,总产量预计或将达140万吨左右,可满足硅片需求约600GW。但叠加30万吨多晶硅库存,总体多晶硅供应可超170万吨,折硅片需求近740GW。

  多晶硅价格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最重要的包含政策影响,供需预期、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电力价格和原料供应等。

  多晶硅企业生产的多晶硅90%以上应用于光伏领域,而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又很大程度上与国家光伏政策息息相关,所以光伏政策对光伏终端需求的影响很大,是决定多晶硅价格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政策对多晶硅需求有显著影响,如2004年德国等欧洲国家出台补贴政策,带动光伏装机量大幅度增长。2020年9月以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光伏装机需求大幅增加,多晶硅价格也迎来上涨。

  多晶硅的供需关系是影响多晶硅价格最基本的因素。硅片环节和多晶硅环节从新建到投产释放存在时间差,上下游企业产能扩张进程的不匹配,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供需预期差。比如2020-2023年下游需求快速释放,多晶硅产能释放较慢,持续供不应求,价格也持续上涨。2023年后,多晶硅产能大量释放,供应增加导致价格持续承压下跌。

  国际贸易政策和关税等也会影响多晶硅的供需和价格。中国的多晶硅产业的蓬勃发展最初是由下游光伏产品的出口需求拉动的,下游光伏产品则是以出口为主,海外光伏以及贸易政策对多晶硅价格影响很大。比如:美国和欧盟相继开启对中国光伏产品的的双反调查,2022年美国出台《涉疆法案》等。

  电力和工业硅在多晶硅生产中成本占比高,且不可替代,其他原料还包括三氯氢硅、试剂等,各种原料缺一不可。若出现某种原材料或者某个生产环节因设备供应跟不上而造成短缺的情形,多晶硅生产受阻,多晶硅供应的减少将推动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

  从生产端来看,多晶硅生产的重要成本来源于电力成本,因此生产时的用电成本和能耗影响多晶硅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此外,市场对电力需求的增加将有利于提振电价,从而带动光伏投资收益率的提升,拉动光伏装机需求,从而影响多晶硅的价格。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从而影响多晶硅的供给和价格。如氯化法中冷氢化技术的使用大幅降低了电耗,使得多晶硅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下降。硅烷流化床法是一种相对新兴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具有低能耗、连续生产等优点,目前市场份额也在逐步增长至约20%。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中的信息均来源于被广发期货有限公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1】1292号)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广发期货对这一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反映研究人员的不同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并不意味着广发期货或其附属机构的立场。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发出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参考,推送内容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投资者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旨在发送给广发期货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版权归广发期货所有,未经广发期货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标注明确出处为“广发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数据来源:Wind、SMM、钢联、彭博、隆众、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